甘肃、四川交界处,藏着一个“香格里拉”

  • 时间:

香格里拉更像人们虚构的乌托邦

很多人都知道,在云南有个香格里拉,香格里拉原名“中甸”,2001年中甸更名为香格里拉。为什么改名“香格里拉”?因为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虚构了一个地方,就叫香格里拉,这本书掀起了西方人寻找西藏的热潮,香格里拉到底在哪里,根本没有人知道。

同时,在今天的甘肃甘南有个地方叫作郎木寺,这里因为另外一本书而名扬天下,这本书就是艾克瓦尔的《西藏的地平线》。我曾在2015年来到了郎木寺,正如艾尔瓦克的那本书中写的一样,郎木寺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甘南郎木寺

一、艾尔瓦克笔下的郎木寺

实际上,艾克瓦尔是到过郎木寺的,他是一个基督教徒,但却在郎木寺生活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并用充足的笔墨对郎木寺进行了详尽的描绘。

其实郎木寺并不是一个寺庙,而是一个地名,它叫郎木寺镇,今天为甘肃与四川交界的位置。艾克瓦尔原本的目的是去郎木寺一带传播基督教,但是传教的过程并不顺利。

而传教的失败经历并没有影响他对这里的喜爱,艾克瓦尔觉得郎木寺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处处展现着一种神奇。1926年,艾克瓦尔翻越岷山,抵达郎木寺地区,艾克瓦尔第一眼就深深地喜欢上了这里。

岷山

郎木寺这里有2座藏传佛教寺庙,赛赤寺与格尔底寺。最初的时候,当地人非常不喜欢这个基督教传教士。后来几经波折,寺院的僧人才允许艾克瓦尔在这里住下,一住就是5年。1939年后,他又返回郎木寺,并留下了《西藏的地平线》一书。

今天的郎木寺(作者摄)

其实在历史上,郎木寺是唐朝与吐蕃统治区的边界区域,同时这里也是茶马古道与唐蕃古道的交汇地带。跨越镇中的小溪,就是嘉陵江的源头白龙江了。

顺着江水向下,就是茶马古道与白龙江的交汇点,如果你顺江而上就能到达唐蕃古道的起点。因为处于两大政权交汇的地方,吐蕃王朝就想尽办法进入郎木寺一带进行统治,并最终占领这里,传播了藏传佛教,郎木寺也最终成为了今天的安多藏区。

茶马古道

而郎木寺的2座寺庙赛赤寺与格尔底寺都是典型的格鲁派寺庙,1413年,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弟子根敦坚赞,成为格尔底寺的第一位活佛,从此格鲁派就开始在这里扎根了。

到了1748年,在甘肃境内又修建了赛赤寺,最终形成了今天郎木寺地区两大寺庙的格局。后来这里因为处于甘、青、川交界的缘故,越来越多的回族商人在这里做生意,郎木寺就成为了著名的商贸重镇。

郎木寺地区的格尔底寺(作者摄)

二、“郎木寺”不是一个寺庙,而是一个地名

从地势来看,郎木寺地区也很特殊,白龙江从郎木寺周边流经,在地理学家眼中,白龙江的意义非同小可,它正好处于秦岭南、北坡之间,是中国典型的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是中国西部北亚热带与南温带主要的界限。同时,郎木寺又处于青藏高原与秦岭山区的过渡带,自然地理位置属于典型的青藏高原。

今天流淌在甘肃的白龙江

在郎木寺周边,白龙江两岸到处可以看到白雪皑皑的山脉,山下则是茂盛的森林景观。寺庙的建筑群散落在白龙江两侧,在寺庙周围则是藏族、汉族与回族样式的民居。

冬季郎木寺地区的面貌(作者摄)

郎木寺虽然不是一个寺庙,但这里还真有一座叫郎木寺的清真寺。这座小镇在藏语中叫“达仓朗木”,但为何这里被称为“郎木寺”呢?

郎木寺第一次出现是在红军长征路上的一份电报,1935年红军第四方面军途经若尔盖草原致电朱德时这么写道:“从这里经过郎木寺要三天,据当地人说过阿坝地区一定要经过郎木寺。”

阿坝地区

后来,郎木寺就作为汉语地名,多次出现在中国解放军的电报中。时间长了,郎木寺就演化成了一个地名,定格在中国的地图中。另外,郎木寺同时属于甘肃与四川两省,两省交界的位置都有一个叫作郎木寺镇的地方,而赛赤寺与格尔底寺也分属两省管理。如果你仔细看民国的行政区划就会发现,自民国时郎木寺分属于两省的局面就没有改变。

今天在郎木寺,在藏历新年之时就会出现重要的晒佛仪式,当天两地的人们会穿着盛装来这里载歌载舞。当地的人们将大的唐卡放在晒佛台,信众们则会围绕这个佛台进行各种仪式。

郎木寺的晒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