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酒楼的俞大姐说,有员工一直跟随自己就像一

  • 时间:

俞大姐的酒楼所处的位置不错。乘车或自驾到西溪湿地景区北门,根据指示牌的指引,步行10分钟左右就可以到达。

从河渚街穿过几家卖小工艺术品、小零食的商铺之后,就看到了白墙黑瓦的俞大姐的酒楼。

由于已过中午饭点,酒楼只有一桌客人。而俞大姐却还在厨房忙碌着。见到我来,她有点局促地赶紧把案头整理了一番,洗洗了手,泡上一杯茶,开始说起了她的故事。

▲俞大姐

儿时的兴趣 一生的职业

说起与餐饮业的渊源,还得从俞大姐的父亲这一辈说起。多年前,俞家就一直在给杭州饭店、楼外楼、浙江宾馆等杭城知名店家供应水产海鲜。

做得久了,到了俞大姐的哥哥手上就开始尝试“跨界”,从海鲜批发做到了餐饮服务,在香溢宾馆、西溪宾馆等负责餐饮业务,后来也陆续开了多家酒楼餐厅。

俞大姐从小就对烧菜有深厚的兴趣,四五岁时就已学着自己烧菜做饭。也逮着机会看大人烧菜,然后默默地把方法、诀窍记在心中,有空就上阵实践。

离开学校后,俞大姐先是学做小生意,但始终赚不到钱。再加上还是觉得对烧菜之类的更有兴趣,所以就到了哥哥的店里帮忙。

打工久了,自然想自己创业做老板。

到2008年左右,她打听到西溪湿地景区有家酒楼要转让,自己又是本乡本土的蒋村人,所以就拿出了拆迁补偿款,又凑了点钱把这家酒楼盘了下来,自己经营。

这一开,就开了十多年。

▲俞大姐

原来开饭店有这么多套路

这十多年的独立开店历程,成为俞大姐人生中最充实、最丰富的人生经历,也打开了她的话匣子。

多年在哥哥店里帮忙的经验,让俞大姐觉得饭店只要菜好吃、价格实惠,客人自然会上门。

但事实上要做好一家饭店还是有许多门路和诀窍的。这在俞大姐自己开店后,慢慢才体会到。

就拿上菜来说,在用餐高峰段,不能按桌烧菜,一桌客人的烧好再下一桌,而是要合理分配,不能让客人干等着。时间久了,客人就会不耐烦。

俞大姐说,开业的第一个月就遇到了3月份西溪湿地的客流高峰,自己就犯了这个低级错误,流失了不少客人,而且还闹得不愉快。

再比如,自己开店,总会遇到个别难弄的客人。一开始也觉得手足无措,不知道怎么应对。后来,慢慢也学会如何妥善处理纠纷。一来这样的客人毕竟少数,二来自己吃点亏,让客人多得到点实惠,这事也能平稳过去。

还有对手下员工,既要讲情,又要讲理,同时还要讲相应的物质待遇,也不亚于是一个小小的团队管理。

俞大姐也是在这开店的这几年中,慢慢学会并有所长进的。

十多年来有苦,但更有乐

聊着聊着,就问到了最核心的问题:酒楼赚钱了吗?

俞大姐也挺大方的:要说赚也赚了,但真的赚的就是自己的一点辛苦钱。

毕竟是小小酒楼的“当家人”,近十个员工的工资、房租等都要从每天的营业额中挣出来的,不能坐吃山空。所以每天做12个小时以上是俞大姐这十多年来的常态。

每天一大早就要赶去菜场采购。对食材品质的把控是俞大姐最看重的事。

一方面自己本来就是做这个出身,也有渠道;另一方面小饭店,和人家比不了山珍海味,只能在食材的新鲜度和足量上取胜。

接下来就是忙忙碌碌的一整天。特别是夏秋季,有些客人下班后到景区都要晚上七点了,再坐坐吃吃喝喝,没个九十点钟根本打烊不了。每到这个时候,俞大姐也只能尽心尽力陪着,直到客人散去才能打扫完卫生后再休息。

▲节假日里的酒楼,客人比较多

我问俞大姐,这么辛苦怎么还要干下去呢?图什么?

俞大姐很朴实地说:其他也不会,就喜欢干餐饮这一行。

有几年的五一、国庆等长假期间,小小酒楼不仅满座满员,还需要翻桌。累尽管很累,但自己本身就是农村出来的,不怕,反而忙一点会觉得更值得、更充实。

说到后来,俞大姐还透露了一点自己的小心思:哥哥和自己的先生都是做餐饮的,都承包着一家或数家餐厅。这家酒楼算是她自己独立在做的,再苦再累也要把业务做上来。

有几个员工跟自己这么多年,店不能说关就关

谈话绕不开上半年的疫情。说到这个,一直乐观的俞大姐,声音有点低落下来。她给我算了一笔帐:

首当其冲的就是食材的损失。

1月26日,园区临时通知景区关闭,一直到3月7日才开放。之前为春节假期所准备的食材全部销毁,损失在2万元以上。

直到现在,酒楼的营业额一直没有恢复到正常。

3月初西溪湿地景区开放之后,尽管游览人数稳步回升,但主要以本地游客为主,外地来游玩的客人一直不多。而外地游客则是酒楼消费的主要力量,而且原本春季是酒楼的旺季。所以这两个月下来,整体客流比正常时期少了四分之三。可支出一分没少。

▲平时酒楼门口的巷子空荡荡

这几年来房租、人工费用都在增长,成为酒楼经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俞大姐的酒楼有六七个固定员工,他们都是外地人,这几个员工跟随俞大姐已经好多年。

2月份由于没有开张,俞大姐就只给员工发了底薪,到3月份开业后,算上人工等各项刚性开支,导致每月亏损额均在15万元以上。

我问俞大姐,重重压力下有没有想过不干或歇一段时间。

俞大姐说:开饭店这事要一鼓作气,不能停下来的。停下来,再起来就难了。

还有跟随自己多年的这几个员工,也像兄弟姐妹一样,她实在不忍心把这店一关了之。

“做生意,做到最后就是对员工的责任。”

工作日里的酒楼,几乎没有客人

俞大姐坚信酒楼会越来越好

疫情之下,普通人是一粒尘埃,也可以做自己的强者。

俞大姐说尽管这几个月酒楼过得很艰难,但自己还是有信心继续做下去的。

园区也是十分体谅他们经营者的难处。先是免除了2月、3月的房租,并对4—6月份的租金按1元/平方·天进行了减免。

此外作为20年前的拆迁户,俞大姐说好歹家里还有些房屋出租收入。这几个月也一直在吃“老本”,多少能够弥补酒楼当前的亏空。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在交谈中俞大姐由衷地说,疫情总会过去,生意总会好起来的吧。

在俞大姐的盘算中,夏季如果能不赢不亏维持住,那到金秋十月应该就可以翻身了。

聊到最后,问俞大姐对今后有什么想法和打算。

她说,对她这样的小老百姓来说,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湿地更好、更美、更热闹,有更多的人来她的小酒楼消费、用餐,那就真的在自己美丽的家乡是找到了“金山银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