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这座寺庙,距离西安约20公里
- 时间: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留下了很多文化和优良传统,现在的很多城市都是有极具悠久的文化底蕴,例如西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西安作为我国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很多游客都来过这里游览西兵马俑以及大雁塔,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西安城南还有一个寺庙,其虽然名气没有兵马俑以及大雁塔的大,但是其文化底蕴可是很深厚的,这个寺庙名为兴教寺,在长安县的少陵原畔,古时被称为“大唐护国兴教寺”,是中国佛教的祖庭。
兴教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少陵原,距离市区也不过约20公里的路程。一开始建这个寺庙也是为了弘扬佛教文化,因此根据“大兴佛教”的含义对寺庙取名为“兴教寺”,其主要有三部分,分别是藏经楼、塔院和殿堂,当人们走入寺庙内便可看到在两楼之间矗立一个鼓楼,夹道对峙,十分气派威严,自古以来很多佛教人士都会来此拜佛,兴教寺还被人们称为是唐代樊川八大寺之首,现在还是世界遗产,而且还不收门票。
现在兴教寺里面的建筑大多是近代新建的,其虽然是佛教的祖庭,但是世事无常,其在明神宗时期,开始没落,“鼎残碑裂,游者伤目”,后虽然又重修了,但在清同治年间,兴教寺几乎成为一片废墟,只有三塔存在,僧人只有几个人,后在1953年才又慢慢重建,香火开始慢慢鼎盛起来,可惜的是,其名气还是远不如从前,很多外地游客都不知道。
兴教寺它不仅仅是一个古文物建筑,这里还是玄奘法师长眠的地方,玄奘法师是法相宗的创始人,他的出生地就是在河南洛阳,当时玄奘法师创立了这个佛教宗派以后,很多人众说纷纭,他为了坚持自己的看法并验证自己理论的正确性,开始到处游历,之后在印度等其他游学大约有17年之久,回国同弟子一起翻译佛经,这也是《西游记》故事的由来,据统计,他一共翻译了1000多卷经书,对佛教文化的传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我国佛教的三大翻译家之一。
在唐高宗元年时,玄奘法师在此圆寂,当时他表明在自己离开人世之后,希望自己的遗身埋藏在山间偏僻的地方,尽量不要靠近宫院,后唐高宗就按照他的遗言,将其埋葬在了西安东处的白鹿原,据说这是因为在大明宫就可以远远看到,唐高宗之后就经常在大明宫遥望白鹿原,之后武则天怕唐高宗伤心过度,就下令在将玄奘的遗骨进行迁移,就迁移至现在的少陵原地区,并且专门修建兴教寺来表达对他的纪念。后面唐肃宗还亲笔为其舍利塔写了“兴教”二字。
在兴教寺内有一座5层灵塔,大约有7丈高,这就是玄奘的舍利塔,它的旁边还有两座小灵塔,是玄奘的弟子窥基和圆测的舍利塔,这三座连塔的存在也为这里增添了很多灵气,在灵塔上方还篆刻有一些碑文,很多人也称其为“大遍觉塔”,也正是因为有这三座连塔在,兴教寺才成为佛教的一个祖庭。
在玄奘的一生当中,他膝下的弟子特别多,而窥基和圆测这两个人能够陪伴左右,也是很不简单的,窥基的祖父在隋朝时期是宁国公,其伯父就是大名鼎鼎的尉迟恭,家族很是兴旺,而圆测则是当时新罗王的孙子,精通多种文字,是佛教唯识宗的继承人,所以在玄奘圆寂之前,专门嘱咐这两位弟子可以埋藏在自己的舍利塔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