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之璀璨明珠

  • 时间:

引言

陕西地处中国内陆腹地,巍巍秦岭,滔滔黄河,滚滚长江,神秘天坑,绝美丹霞,雄浑黄土,广袤沙漠……这里闻名遐迩之山川地貌数不胜数,令人心之向往,以期一睹其神采。“三秦地质”特推出“三秦大地之神奇地貌”系列,为大家一一解读三秦大山大河的传说。今天,先带领各位读者朋友前往秦岭最高峰——太白山进行探索。

中国西部的绿色明珠

太白山是秦岭山脉最高之峰,亦即青藏高原以东第一高峰,如鹤立鸡群之势冠列秦岭群峰之首。自古以来,太白山就以高、寒、险、奇、富饶、神秘的特点闻名于世、称雄华中。它是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区域,其第四纪冰川地貌地质遗迹被誉为“中国天然地质博物馆”。

它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国家森林公园,以森林景观为主体,苍山奇峰为骨架,清溪碧潭为脉络,人文景观为内涵,构成了一幅静动结合、自然与人文景观浑然一体、风格独特的生动画卷。获得“中国西部的绿色明珠”之美誉。

太白积雪六月天(摘自网络)

太白景观梯度分带现象

如若您来到位于秦岭北麓的太白山,会发现随着高度的不断上升,眼前呈现的将是奇妙的景观梯度分带现象。

现象1 »

在海拔800~1300米之间的低山区,发现地形起伏间,兼有黄土地貌与石质山地地貌相映出现。

现象2 »

在海拔1300~3000米之间的山区,北坡大体从刘家崖到放羊寺,南坡从黄柏塬到三清池,属石质中山区。大殿以下为深切谷地,沟谷断石呈“V”型,谷间山梁陡峭,多呈锯齿状。大殿以上石峰林立,山石峥嵘,巨石嶙峋,千姿百态。大殿至斗母宫一带层峦叠翠,势若屏风。大殿之东北梁上的麦垛石甚为奇特。斗母宫附近的花岗片麻岩柱峰,如巨大石柱,傲然挺立,直插云端。斗母宫至放羊寺间,多为巨大块状岩石,谷中岩石前拥后挤、重重叠叠。

现象3»

在海拔3000米以上至太白山顶峰的高山区,可见高山奇湖、万年不融冰洞及壮观的“石海”。

太白山(摘自网络)

第四纪冰川地貌遗迹

经调查研究发现,这些奇特的景观现象均与第四纪冰川地貌有关,其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

岩石组为太白山第四纪冰川地貌提供载体:

太白山主要由变质岩、沉积岩及岩浆岩三大类岩石组成。变质岩为中元古界宽坪群(距今约14亿年)片岩,夹有大理岩,分布于太白山北部桃川河、石头河一带;沉积岩为中泥盆系古道岭组(距今约3.8亿年)灰岩、砂岩,分布于太白山南侧湑水河一带;岩浆岩主要为距今4.7亿年形成的花岗岩。

太白山冰斗湖冬景(摘自网络)

新构造运动为第四纪冰川地貌提供基础条件:

新构造运动是新时代以来的构造运动,主要以升降垂直运动方式为主。太白山的隆升与全球新构造运动密切相关,进入第四纪以来,由于板块运动,秦岭不断隆起,形成太白山山体。在太白山的北端是渭河地堑构造,与太白山有着近5000米的差异性隆起。正是由于新构造运动的抬升,为太白山自然景观的形成提供了基础和条件,使其形成了如此壮观的山势及高海拔地貌景观。

太白古冰川作用的雕刻艺术:

大约在1.15万年前的更新世末,全球性的气温下降,我国称之为太白或大理冰期,此时的太白山区大雪纷纷,粉妆玉砌,经年不化,于是雪线附近山顶上和山坡上低洼之处的雪越积越厚并变为颗粒状的粒雪。粒雪层间有轻微融化的液态水,它通过粒雪间的孔隙缓慢下渗冻结在孔隙中,日久天长,最下层的粒雪逐渐会变为近于透明而带浅蓝色的冰斗。冰川冰斗不断积累、增厚变大,剥蚀、携带着下伏和周围风化、松动的岩石,在重力作用下,在山坡上刨蚀出斗状地貌——冰斗,并进一步涌出冰流向山谷,形成冰川。

冰川到达冰缘,在季节温差大的条件下,开始解冻卸载。同时冰缘处特殊的气候使得冻结和解冻过程反复进行,促使岩石强烈风化,形成终碛坝。各种形态的冰蚀地貌在冰川作用下也逐渐形成。石块互相摩擦,形成大小不一的棱角状石块,在陡坡处形成石川、石河,在平梁处形成石海,在低平处形成石环、多边形石。由于冰川的侧蚀和下蚀作用,在冰川经过的地方留下了角锋、刃脊、冰斗湖和冰川槽谷等。

太白山冰川遗迹分布图(源于齐矗华著书)

太白山现存冰川地貌遗迹:

太白山大爷海

太白山二爷海

如今的太白山冰川地貌遗迹形态较清晰、保存较完整。按冰川作用的类型分冰蚀地貌和冰碛地貌。按形态分,冰蚀地貌包括冰斗、角峰、槽谷;冰碛地貌仅为终碛堤。拔仙台是第四纪冰川活动中心,也是太白山主峰,海拔达3771.2米,故各种冰川地貌多分布于它周围,其南北两侧,分布着6个冰斗、冰蚀湖泊,凌空鸟瞰像一只只深邃的蓝眼睛,又似一串璀璨的珍珠,被称为“太白明珠”,其中北侧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被世人称为“大爷海”的山顶湖泊,湖水面积6818平方米,是我国内地海拔最高的高山湖泊。青山毓秀,碧波荡漾,云雾笼罩,霞光溢彩。太白山的湖光山色令人陶醉神往。这里的高山湖泊自古就有“太白池光”“高山明珠”之美誉,也是当地老人心中的“神湖”,被列为太白山八景之一。

冰碛堆积(摘自网络)

冰融形成的石河(摘自网络)

冰蚀作用形成的U型槽谷(摘自网络)

在拔仙台、跑马梁一带,石河、石海望之浩然,似有翻滚奔腾之势,令人眼花缭乱。由拔仙台环眺四周,角峰(未发育成型)、槽谷、冰斗、冰坎、冰阶等第四纪古冰川所特有的地貌形态尽收眼底。由此,太白山被称为“第四纪冰川最好的天然博物馆”。

太白山气候与资源带状

分布特征

太白山不仅地质遗迹具有分带性,随着海拔的增加,这里的气候类型及植物资源也具有一定的带状分布特征。

太白山气候、植物和主要地质遗迹分带示意图

太白山低山温带季风气候带位于北坡海拔800~1500米之间,属温带季风气候,中山寒温带季风气候带在海拔1500~3000米间,高山亚寒带气候带在海拔3000~3360米间,海拔3350米以上为高山寒带气候带。太白山植物分布,自下而上可分为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带、高山灌丛带、草甸带。

日出美景(摘自网络)

今天的太白山科普内容就分享到这里,大家是否对这个西部的“绿色明珠”更为神往了呢?“三秦地质”还有更多胜景奇石为您介绍,敬请期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