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像中东的中东国家

  • 时间:

可能很多朋友没听说过这个国家,即便是听说过的朋友,对这个国家也没什么太深刻的印象,所以,今天我就带大家深入了解下这个位于中东地区的小众国家。

我们先来看看黎巴嫩在哪儿。

黎巴嫩位于亚洲中东地区的边缘,濒临地中海,它的东北部是叙利亚,南部是巴勒斯坦、以色列和约旦。往西是欧洲和非洲,往东便是亚洲,黎巴嫩不仅处于中东这个火药桶地带,更处于亚欧非大陆的连接处以及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处。这本身就意味着,这个国家将充满政治上的动荡复杂性及文化宗教上的多元开放性。

在黎巴嫩生活的主要民族是阿拉伯人,但同一民族因为一些历史原因衍生出了两大宗教。在黎巴嫩境内,约有一半的人口信仰伊斯兰教,一半人口信仰基督教。在这里,你能看到教堂和清真寺并立,基督区和穆斯林区并存。

由于黎巴嫩的特殊位置,再加上历史上曾被众多国家和民族不同程度上的殖民过,使大部分黎巴嫩人在关于民族身份的建构上出现了认知矛盾,有些人会觉得自己不是阿拉伯人,而是地中海人、腓尼基人、乃至欧洲人。针对这个有趣的现象,我曾试着问过一个黎巴嫩青年,他也说黎巴嫩是有这个现象没错,大部分黎巴嫩人会觉得自己不是阿拉伯人,但他认为他们就是阿拉伯人,这是没有办法去否认的,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都一致说阿拉伯语。

以上是对黎巴嫩这个国家基本事实的一个简单介绍,接下来我会针对自己在黎巴嫩的一些亲身经历和体会,来给大家具体聊聊这个国家,文章仅代表我的个人看法。

我会着重两点来讨论,关于黎巴嫩是最不像中东的中东国家,但却又是最真实的中东国家。

1、我为什么会说黎巴嫩是最不像中东的中东国家?

黎巴嫩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个中东国家,更不是大家普遍认为的一个穆斯林国家。这里有一半的人口是基督徒,女性相比其他中东国家更开放些,很少有女性带头巾,并且大部分黎巴嫩人都会说阿拉伯语、法语和英语三种语言。有着中东小巴黎的首都贝鲁特更是欧洲及中东地区出了名的不夜城,甚至成了很多欧洲人的后花园。游览贝鲁特的时候会发现,这座城市中心尽是各种小资情调的咖啡馆、欧洲式的街道和建筑,以及位于贝鲁特西区红街夜夜笙歌的酒吧区。

黎巴嫩北部的一些城市给我的感受也颇为强烈,尤其是距离贝鲁特两个小时车程的海滨小城:比布鲁斯(Byblos)。

在著名的比布鲁斯遗址公园附近,有个小规模的巴扎区(中东地区把一些成规模的市场都称为巴扎),进去后发现这个巴扎市场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咖啡馆、酒吧和特色设计师店铺,很多街区、商店都有法语标识,不时地会有当地的一些文艺工作者前去拍摄取景,这里的文化气息和艺术氛围,超出了我对黎巴嫩这个国家以往的想象,更颠覆了我对中东地区现有的认知。

其次,黎巴嫩并不像其它中东国家那样,城市里尽是土黄色的建筑,郊外尽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沙漠,以及常年炎热干燥的气候。毗邻着地中海的黎巴嫩,气候要湿润很多,四季相对要更分明一些,除了从南到北的海岸线,这个国家还拥有高山,即被称为徒步爱好者天堂的乔福山区。人们在夏天出海游泳,冬天还能登山滑雪,这个国家拥有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是其它中东国家比不了的。

黎巴嫩海岸线

所以从表面上看,黎巴嫩怎么看也不像是大家眼里普遍所认为的,那种一般意义上的中东国家。

2、我又为什么会说黎巴嫩是最不像但又是最真实的中东国家?

上面有提到过,黎巴嫩所处的特殊位置,便注定它脱离不出中东复杂的动荡局势,黎巴嫩对中东,是想撇也撇不干净。你在这浮华平静的表象中,依然能够看到中东地区最真实的一面:破败与动荡。

北部的富人区

南部的贫民区

南部的贫民区

街上到处是来自叙利亚的难民,那些无家可归的儿童们充斥在各个街道上拦车乞讨,南部的一些城市看起来破败不堪,交通絮乱,车流繁杂,偶尔有军队重装把手在各个路口,北部连接叙利亚和南部连接以色列的边界,向来是旅行者们不敢踏足的地区。

黎巴嫩好像一直处在动荡之中,自1943年脱离法国的委任统治正式独立后,此后的半个多世纪里,黎巴嫩与周边国家曾接二连三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冲突,不仅与其他国家的纷争,仅黎巴嫩国家内部就爆发了因宗教冲突和权利争夺而起的两次大规模内战。

位于贝鲁特市区,毁于内战的建筑

我在贝鲁特的沙发主曾跟我说起,十几年前,他曾在自家楼下亲手杀死了一个叙利亚人。在黎巴嫩,你脚下所处的每个地方,几乎都曾真真实实地发生过生与死的搏斗。

现在的黎巴嫩依然处于动乱之中,自从去年19年12月我离开黎巴嫩后,这个国家依然在各种反抗示威游行中持续,大部分普通人,还活在无尽的担惊受怕和没有希望的未来中。

这就是黎巴嫩,最不像中东、却又最具中东特色的国家。它拥有欧洲国家的奢华表面,却拥有最本质的中东内核。来这里旅行,你可能真的需要一点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