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沙特阿拉伯

  • 时间:

在塔布克的第三天,我与哈桑以及他的两个朋友一起去位于塔布克西南180公里处的阿迪萨干谷(Wadi Al Disah)。这本不是我所计划的行程,但耐不住哈桑的盛情推荐,他说:“那是一个如伊甸园般美妙的地方。”

路途算不上遥远,但这三个阿拉伯男人还是把它视作一次隆重的长途旅行。他们在市里的不同超市、面包店、茶馆买齐了零食、甜点和饮料后,才在午后慢悠悠地出发。

沙漠中的伊甸园

沙漠奇迹:完善的供水系统

出城后,路的两边出现了堆满黑色石头的沙漠。与哈桑营地所在的红色沙漠相比,这里简直如同地狱般令人窒息。哈桑也嫌弃这黑色沙漠,说:“沙特有三种颜色的沙漠,红色、黄色、黑色,黑色的是最难看的。但别担心,我们等会去的地方很漂亮。”

一路上,他们大声播放阿拉伯音乐,跟着节拍打着响指,兴奋劲完全不亚于我这个游客。越野车在盘山公路上缓缓爬坡,上到山顶后,密密麻麻的红色岩柱出现在眼前。站在制高点上,脚下的干谷一直延伸到视线的尽头。哈桑告诉我,“伊甸园”就在那红色的千沟万壑之间。

正当我以为我们要开车下山、进入谷底时,哈桑放慢了车速。他们找了一个有圆形水泥建筑的供水点,说要在这里净身、祷告。

沙漠中的供水点

这样的供水点如今在沙特比比皆是。通常来说,供水点都有一个水管和一个水池。水管里的水供人们饮用和净身,水池里的水供骆驼、羊等牲畜饮用。在沙特这个全国没有一条河流、极度缺水的国家,这样完善的供水系统可谓是另一个石油创造的沙漠奇迹。

过去,人们因为争抢水资源而互相厮杀的例子比比皆是。沙漠地区的阿拉伯人被称为“贝都因人”,意为荒原上的游牧民。他们以氏族部落的形式群居,靠游牧和掠夺维持着世代的繁衍。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生活区域,被称为“迪拉”(dirah),意为“范围”,只有本部落的人才可以在自己的“迪拉”中放牧和使用井水。由于极度缺水,贝都因人的习惯是在到达每一口井时,一定喝到快吐出来为止,然后再一路干渴,直到抵达下一口水井。

而如今,沙特政府在沙漠和荒原中铺设了约5400千米长的输水管道,源源不断地为工农业提供用水。其中,一半供水来自于海水淡化技术,其产能位居世界第一。40%的供水来源于地下水,10%来源于西南山区的地表水。总之,现在无论是在浩瀚的沙漠、狭长的干谷、还是曲折的公路,旅人都能很轻易地找到供水点。哈桑笑称:“是石油让我们沙漠人民过上了随时可以喝水和洗手的好日子。”

进入“伊甸园”

哈桑和他的朋友们祷告完,我们便开始下山。

刚离开公路、进入坑坑洼洼的谷地时,四周只有沙漠和红色的岩石。过了一会,几只正在啃食树叶的雪白骆驼出现在了视野中。它们听到汽车的声音,转头看看我们,随后继续慢悠悠地在树丛间踱步。

啃食树叶的骆驼

哈桑的一位朋友兴奋地下车,用只有骆驼听得懂的语言和它们“亲切交谈”。没想到,一只见到我转头就走的白色骆驼,竟然“领会”了他的意思,在原地等着,任他靠近、抚摸、甚至自拍。哈桑说,这位朋友家里有几百只骆驼,他从小和骆驼一起长大,非常懂得如何与骆驼交流。

虽然看他们与骆驼“交流”着实有趣,但到目前为止,我都不认为我来到了一个“特别”的地方。实际上,在沙特旅行了十几天后,我早就学会了降低期待。沙特人口中“特别推荐”的地方,很可能就是一片沙漠、几棵树、几只骆驼。他们对绿色的渴望有时令我感到疲倦,有的沙特人甚至会把一片沙漠、一座城市里的每一颗树都给我介绍一遍。

但随着驱车深入,视野内的树开始变多、变得密集,甚至有了“森林”的气势。有的棕榈树比普通的树高出了两倍,鹤立鸡群。哈桑告诉我,阿拉伯语的“阿迪萨”意为棕榈树之谷,这里有着比别的干谷更为茂盛的棕榈树丛。

棕榈树出现在眼前

更让我惊讶的是,一条涓涓细流出现在了眼前,这是我第一次在沙特的户外见到来自自然的水。干谷(Wadi),指的是在雨后可以积水的地方。从阿拉伯半岛中部沙漠到约旦,没有河流网,却有干谷网。对于沙漠人民来说,干谷网尤其重要,它可以积累水源,也可以给商队和朝觐人士指明道路。

我们顺着水流向前,路边的芦苇在微风中飘荡,轻轻划过车窗。道路渐渐变得狭窄,水流却越来越宽。越野车淌过水流、溅起水花,穿梭在绿意盎然的芦苇丛之间,看不到尽头的棕榈树森林一直绵延到远处火红的岩石绝壁。对于十五分钟前还在沙漠中追逐骆驼的我来说,这一切来得太突然,仿佛不像是真实发生的。

虽然来过很多次,但哈桑和他的两个朋友,兴奋劲一点也没比我少。我们四个兴奋地下车,蹲在水流边,倾听小溪潺潺的声音,呼吸温润的空气。这一刻,是我在沙特旅行以来,第一次感受到真正的“生命力”。

一个牧羊人正把几十头山羊赶往政府修建的供水点,羊儿们排着队在水池边尽情畅饮。相比于那些只能啃干草、长得精瘦的牲畜,这些羊明显更肥硕、更悠哉。牧羊人耐心地在一边等待,等到羊群喝饱,才慢悠悠地赶着它们继续向前,消失在棕榈树丛之中。

排队喝水的羊群

由于夏季温暖,冬季凉爽,这片干谷特别适合种植蔬菜和水果。哈桑指着青树绿草间那些白色的房子,告诉我那就是本地农民的居所。由于树丛过多,我甚至看不到房子完整的外观,哈桑说:“虽然农民也很辛苦,但好歹比沙漠游牧来得舒适一点,毕竟这才是更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

如今,阿迪萨被沙特王储列入了自然保护区开发项目。未来,在这片如诗如画的干谷,游客可以徒步、攀岩、扎营、野炊,体验当地生活。

夕阳时分,哈桑把车停在了一片“大河”前。温柔的阳光照在红色的山脉上,平静的水流倒映着芦苇和森林,微风拂面。阿拉伯半岛的荒芜令人窒息,但在阿迪萨这个遗世独立之地,我终于可以得到一点喘息,暂时忘却了沙漠的残酷。几个本地农民正坐在一边的地毯上,喝着阿拉伯咖啡,吃着椰枣。他们面前,甚至还摆了一大盆水果。我们也被邀请入席,边享受食物、边欣赏这落日中的“伊甸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