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旅游应该如何从风景到风情?

  • 时间:

  01

  持续改善草原生态,

  草原旅游保护和发展并重

  据报道,2020年内蒙古狠抓违规侵占用草原问题。内蒙古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内蒙古林业和草原局等单位,对全区草原旅游景区进行全面摸排。

  对发现的涉及违规侵占用草原的943家旅游景区进行全面整治,其中拆除397家,办理手续546家。目前这些景区已完成整改任务并进行了销号验收,草原生态环境得以明显改善。

  同时,2020年,该盟对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古日格斯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6个自然保护区内67家工矿企业的73个采矿权和77个探矿权,进行了依法退出及注销。目前,自然保护区内工矿企业退出比例达到100%。

  让草原更绿、让马儿更壮,让生活更美好。内蒙古还将实施一系列举措,持续改善草原生态环境。

  02

  从风景到风情,

  打造有温度的草原旅游新体验

  加大生态整改力度的同时,草原旅游体验如何更有温度呢?

  笔者认为草原旅游应该走出传统套路,用新思维打造产品,用新科技赋能品牌。

  其一,旅游体验“从走动到心动”,

  草原景观最明显特点就是草地,马群和蒙古包。然而,这一特质又是草原产品同质化的困境。

  因此,我们需要去深度挖掘草原文化的内涵,赋予产品极好的文化故事,用内容去连接游客情感,打动游客的内心,形成更好的情感记忆和趣味体验。

  比如,我们的草原旅游是否可以让我们真正去体验和感受农牧民草原生活那种最原始,最本真的生活场景,打造一些特色村镇和营地驿站。

  又如,将或传统、或高雅的历史宫廷场景和民俗特色活动进行场景化再造和故事化演绎,让游客有极强的跨时空的代入感和深度的参与及体验性。而不只是千篇一律的骑骑马、住住蒙古包、吃吃烤全羊、看看小表演。

  其二,品牌差异“从资源禀赋到文化特色”

  我国草原美丽丰饶,有闻名遐迩的内蒙锡林郭勒大草原,新疆伊犁草原、西藏那曲草原。也有四川省的川西草原、甘肃的甘南玛曲草原、青海的金银滩草原、河北的坝上草原等等。

  然而,这些草原景区可以说大都是以自然风景而著称,在品牌价值角度来看,还是缺乏一定的文化引领性和品牌差异性。

  因此,无论从资源属性还是文化属性角度来定位和思考我国草原品牌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况且,草原旅游已不再是北方的专利。当前,江苏、浙江等南方城市已经开始打造草原主题风景区了。

  因此,草原旅游不仅要打造有看头有玩头的旅游产品,提升游客的极致体验,实现“产品即营销”的目的。

  还要深度挖掘不同地域文化的草原文化内涵,赋予品牌的深度故事和差异性,提升可识别度,增强品牌传播的张力。让游客形成一个记忆点,从而达成心理认知和情感共鸣,

  其三,产品创新“从风景到风情”

  一首“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曾经唱出了多少人对草原风景的无限向往;

  而随着时代的递进,人们不仅向往美丽风景,也更追求心灵的光芒。

  旅游产品创新有各个维度,而旅游演艺会是文旅融合的较好表达形式;

  一场别具地域风情的文旅演艺,相信会给每一位游客带来“视觉”、“听觉”、“触觉”、“味觉”与“嗅觉”的情景式五感体验。

  在旅游演艺产品开发方面,内蒙古也创造了不少精品项目。比如以游牧风情为主题的《相会敖包》,以马文化全景式演出的《千古马颂》等项目极大的丰富了内蒙古旅游产品的供给。

  内蒙古是草原文明的主要发祥地和承载地,蒙元文化、红山文化、河套文化、契丹文化等富集的文化资源,铸就了内蒙古独特的文化魅力和精神气质,也为旅游演艺提供着丰富的素材。

  再看全国,西藏的《文成公主》, 河南的《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浙江的《宋城千古情》、广西的《印象·刘三姐》。无不诉说着地方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故事,并以恢弘的实景化演出、科技化的表现手法,展示着每座城市的文化源远和旅游特质,成为一个城市旅游发展的金名片。

  因此,深度挖掘内蒙古草原文化,结合内蒙古特色的旅游资源场景。让演艺走出剧场,融入大自然实景之中,以科技化的呈现手法打造出内蒙古的大型旅游演艺超级IP,或许是草原旅游新的引爆点,也是文旅融合,旅游产品更多从“风景”转变成“风情”的新的开发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