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林口古镇一日游攻略

  • 时间:

青林口古镇是一处备受游客青睐的特色巴蜀风格的小镇,拥有极其悠久的历史,一些老建筑被完美的保存下来,这里古色古韵的气质和文化熏陶了每一位来此的游客的心扉,是一个不错的游玩之地。

我仿佛记得从2012年来到绵阳后,青林口古镇我就来过不少于10余次之多,是各个季节都来玩过。但是多数时候却是匆匆忙忙。没有认真地去了解古镇的历史和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

这次的游玩出于天气的缘故,足足呆了一个整天。时间较为充裕,我们就慢慢地闲游在古镇之中,较为细致的观看了古镇的风貌,慢慢地品味小镇的乡农气息,并用文字浓缩写进自己的游记之中。

青林口古镇位于江油市东北约40公里的二郎庙镇西南的一个小山沟里,地处梓潼、剑阁、江油三县交通要道,潼江与另一条小河青云溪(倩河)在这里交汇。.古镇非常小众,知道的人不多,保持着一个古镇应该有的宁静。

夏日青林口,温度适宜,地处山间的古镇更像是一个脱世的世外桃源。古镇的山不高但秀雅,水不深但澄清,地不宽但幽静。

历史上这里曾经是交通要道,加上三国古蜀道穿街而过,逐渐发展成为一座商业发达的古镇,商贾云集,会馆林立,庙堂四布,也成为了川西北的一个集市。自1999年中央电视台《西游记》续集剧组在此拍摄两集外景后,名声鹊起。

2013年3月青林口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8月青林口村被评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这里建于元代,盛于明清。走进青林口,街道显得有些破旧。

民居采用的是古式檐式木结构修建,也有一些四合院、三进台式建筑,还有奇特的悬空吊脚楼阁。这些建筑都是以雕梁画栋、门窗、青石柱礅做装饰,是典型的古香古色的明清建筑,具有典型的川北小镇风格。

进入古镇后不久,就看见了符家大院,据说是清代进士龙安府学符守龙的私宅。现在房屋没有翻修过,感觉比较破败。

古镇的街道全长约二华里,街分新、老二街,老街沿王爷山的南麓临河而建,老街的建筑主要建于元末明初,新街则修建于明清时期。建于人字山的西南麓面临潼江与老街小河相隔。两条街道被十多米宽的青林溪隔开,由一座廊桥"合益桥"(现红军桥)相连,溪上建了一座木桥。

据记载,这座木桥名曰“合益桥”,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1791年)。嘉庆庚申(1800)年春,为阻挡清军追杀,白莲教众烧毁木桥。战乱平息后,两岸百姓集资两千两银子,在原有基础上新建了一座三孔石拱桥。

整座桥呈叠山式状态,石桥有三个桥拱,分三段立于桥面上。桥头建有牌坊,绘有各式花纹图案及浮雕人物,而在廊桥的每个角上还系有金属风铃一只,微风吹来,还能听到清脆悦耳的铃铛声。依山傍水临河而建。新、老街仿佛古镇有了几分灵气,因而古镇也就显得小巧、婉约。

在古镇中部,有一座闽粤会馆即广东会馆,始建于同治年间,门上悬挂清宣统三年“天下文明”大匾,馆内“万年戏台”,“妈祖庙”。这里也曾经是红三十军军部。

古镇是当年红军走过的地方。在青林口深深地感受到了浓厚的红色文化气息。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的红九军、红三十军经剑阁进入青林口,在这里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留下众多革命史迹。

其中最有缅怀意义的是“红军桥” 。红军在青林口住了一个多月,便奉命转移,撤走时有一个姓刘的女红军战士因重伤不能随队转移,被安置在场镇上的杨姓银匠家里,不幸被国民党“清共队”查出。

女红军战士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中宁死不屈,英勇就义于合益桥头的木柱上。为纪念她当地老百姓将合益桥改名为红军桥”。烈士的鲜血浸染了桥身,使这座古廊桥有了红色文化的印记。

“在青林口人眼中,红军桥不仅是一座沟通两岸的桥,更是代表着红军为革命不惧牺牲、不畏艰险的精神”。如今以红军桥为核心的红色文化已经成了青林口古镇的一张名片,经常有人来到青林口“红军桥”,缅怀革命先烈,传承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的长征精神。

在古镇的潼江对岸黄公祠的墙壁上还遗存了一幅长25米、高2米,内容为“红军是中国民族和劳苦民众的救星!”的中国最大的墨写标语令人称奇。据记载,红军北上后国民党将标语第一个‘红’字改为‘国’字,故而标语得以幸存。解放后政府又将标语第一个‘国’字改为原来的‘红’字,这个过程被称为一个‘字’的斗争。

今天古镇不逢场,乡民和游客都还不算多,但是街上摆摊设点的还是有不少,古镇有名的食品有豆腐宴、百花桃、包皮蛋、豆腐干等。

潼江碧波荡漾,索桥飞渡的壮丽景观吸引了众多的游客。横跨潼江的铁索桥原名永济桥,现在改名为”潼江忆渡“,是大地震后新建的一座铁索桥。“云楼锁水镇潼江,神笔桂林张三丰,圣地善斋青云路,古镇青林在画中”的诗句,就是对这里的人文和自然景观的赞美。这里曾被列为江油的八景之一。

走过铁索桥后,来到的地方是”黄家大院“,据说是民国年间,梓潼县一姓黄的公安局副局长的别院。红军路过时曾经作为红军伙食团使用。

青林口古镇是一处备受游客青睐的特色巴蜀风格的小镇,拥有极其悠久的历史,一些老建筑被完美的保存下来,这里古色古韵的气质和文化熏陶了每一位来此的游客的心扉,是一个不错的游玩之地。

我仿佛记得从2012年来到绵阳后,青林口古镇我就来过不少于10余次之多,是各个季节都来玩过。但是多数时候却是匆匆忙忙。没有认真地去了解古镇的历史和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

这次的游玩出于天气的缘故,足足呆了一个整天。时间较为充裕,我们就慢慢地闲游在古镇之中,较为细致的观看了古镇的风貌,慢慢地品味小镇的乡农气息,并用文字浓缩写进自己的游记之中。

青林口古镇位于江油市东北约40公里的二郎庙镇西南的一个小山沟里,地处梓潼、剑阁、江油三县交通要道,潼江与另一条小河青云溪(倩河)在这里交汇。.古镇非常小众,知道的人不多,保持着一个古镇应该有的宁静。

夏日青林口,温度适宜,地处山间的古镇更像是一个脱世的世外桃源。古镇的山不高但秀雅,水不深但澄清,地不宽但幽静。

历史上这里曾经是交通要道,加上三国古蜀道穿街而过,逐渐发展成为一座商业发达的古镇,商贾云集,会馆林立,庙堂四布,也成为了川西北的一个集市。自1999年中央电视台《西游记》续集剧组在此拍摄两集外景后,名声鹊起。

2013年3月青林口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8月青林口村被评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这里建于元代,盛于明清。走进青林口,街道显得有些破旧。

民居采用的是古式檐式木结构修建,也有一些四合院、三进台式建筑,还有奇特的悬空吊脚楼阁。这些建筑都是以雕梁画栋、门窗、青石柱礅做装饰,是典型的古香古色的明清建筑,具有典型的川北小镇风格。

进入古镇后不久,就看见了符家大院,据说是清代进士龙安府学符守龙的私宅。现在房屋没有翻修过,感觉比较破败。

古镇的街道全长约二华里,街分新、老二街,老街沿王爷山的南麓临河而建,老街的建筑主要建于元末明初,新街则修建于明清时期。建于人字山的西南麓面临潼江与老街小河相隔。两条街道被十多米宽的青林溪隔开,由一座廊桥"合益桥"(现红军桥)相连,溪上建了一座木桥。

据记载,这座木桥名曰“合益桥”,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1791年)。嘉庆庚申(1800)年春,为阻挡清军追杀,白莲教众烧毁木桥。战乱平息后,两岸百姓集资两千两银子,在原有基础上新建了一座三孔石拱桥。

整座桥呈叠山式状态,石桥有三个桥拱,分三段立于桥面上。桥头建有牌坊,绘有各式花纹图案及浮雕人物,而在廊桥的每个角上还系有金属风铃一只,微风吹来,还能听到清脆悦耳的铃铛声。依山傍水临河而建。新、老街仿佛古镇有了几分灵气,因而古镇也就显得小巧、婉约。

在古镇中部,有一座闽粤会馆即广东会馆,始建于同治年间,门上悬挂清宣统三年“天下文明”大匾,馆内“万年戏台”,“妈祖庙”。这里也曾经是红三十军军部。

古镇是当年红军走过的地方。在青林口深深地感受到了浓厚的红色文化气息。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的红九军、红三十军经剑阁进入青林口,在这里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留下众多革命史迹。

其中最有缅怀意义的是“红军桥”。红军在青林口住了一个多月,便奉命转移,撤走时有一个姓刘的女红军战士因重伤不能随队转移,被安置在场镇上的杨姓银匠家里,不幸被国民党“清共队”查出。

女红军战士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中宁死不屈,英勇就义于合益桥头的木柱上。为纪念她当地老百姓将合益桥改名为红军桥”。烈士的鲜血浸染了桥身,使这座古廊桥有了红色文化的印记。

“在青林口人眼中,红军桥不仅是一座沟通两岸的桥,更是代表着红军为革命不惧牺牲、不畏艰险的精神”。如今以红军桥为核心的红色文化已经成了青林口古镇的一张名片,经常有人来到青林口“红军桥”,缅怀革命先烈,传承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的长征精神。

在古镇的潼江对岸黄公祠的墙壁上还遗存了一幅长25米、高2米,内容为“红军是中国民族和劳苦民众的救星!”的中国最大的墨写标语令人称奇。据记载,红军北上后国民党将标语第一个‘红’字改为‘国’字,故而标语得以幸存。解放后政府又将标语第一个‘国’字改为原来的‘红’字,这个过程被称为一个‘字’的斗争。

今天古镇不逢场,乡民和游客都还不算多,但是街上摆摊设点的还是有不少,古镇有名的食品有豆腐宴、百花桃、包皮蛋、豆腐干等。

潼江碧波荡漾,索桥飞渡的壮丽景观吸引了众多的游客。横跨潼江的铁索桥原名永济桥,现在改名为”潼江忆渡“,是大地震后新建的一座铁索桥。“云楼锁水镇潼江,神笔桂林张三丰,圣地善斋青云路,古镇青林在画中”的诗句,就是对这里的人文和自然景观的赞美。这里曾被列为江油的八景之一。

走过铁索桥后,来到的地方是”黄家大院“,据说是民国年间,梓潼县一姓黄的公安局副局长的别院。红军路过时曾经作为红军伙食团使用。

”红军桥“连接的老街是紧挨着的”青云溪“也叫倩河,老街的上街显得稍微冷清一些。但不失为是游玩疲倦后自然放松休闲的更好去处。

这里有一处名字叫”青云社“的茶室,非常典雅秀美,有传统中国风的味道,房屋内物品摆放格局是典型的川西北风格。顺着青云溪往上游继续前行,还发现河边还生长着一个古老的菩提树,具体生长的年代已经是不详了。

老街的下街显得是更加狭窄幽长,街尽头处有一座”火神庙“,目前正在装修,我们没有得以进入观看。

我们游玩了一整天,晚饭后就即将离开古镇,这一天是心情难得放松的一天,好像时光在这里也慢了下来一样,感觉凡是压力大的人都适合来青林口小镇好好的闲逛一下。

”红军桥“连接的老街是紧挨着的”青云溪“也叫倩河,老街的上街显得稍微冷清一些。但不失为是游玩疲倦后自然放松休闲的更好去处。

这里有一处名字叫”青云社“的茶室,非常典雅秀美,有传统中国风的味道,房屋内物品摆放格局是典型的川西北风格。顺着青云溪往上游继续前行,还发现河边还生长着一个古老的菩提树,具体生长的年代已经是不详了。

老街的下街显得是更加狭窄幽长,街尽头处有一座”火神庙“,目前正在装修,我们没有得以进入观看。

我们游玩了一整天,晚饭后就即将离开古镇,这一天是心情难得放松的一天,好像时光在这里也慢了下来一样,感觉凡是压力大的人都适合来青林口小镇好好的闲逛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