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有座七百多年的祠堂,花四十年才建成

  • 时间:

  广州没有古镇?不是的,番禺区的沙湾古镇就是一个非常值得游览的地方。

  不说不知道,原来沙湾古镇的留耕堂已经有七百多年历史,这座祠堂的最前方有一口四方形水塘,水塘后面是大天街,古色古香的建筑物和植物倒映在水塘里,诗情画意,美不胜收。

  留耕堂从公元1275年开始建设,经历了40年时间才建成,是沙湾何氏祭祀祖先的场所,保留了元、明、清多个朝代的建筑特色。

  到沙湾旅游,很多游客都要到留耕堂一探究竟,只是不明白这座祠堂为何取名“留耕”。

  原来留耕堂三个字出自祠堂的一副对联,这副对联是这样写的“阴德远从祖宗种,心田留与后人耕”。

  很多人说南方人团结,重要原因是南方人比较重视宗族文化,走进沙湾这类古镇、古村会发现至少有一座或以上的公共祠堂。

  这些祠堂不仅是建筑精品和旅游胜地,更是追忆祖先,增强宗族观念和族群认同感的桥梁,有了公共的祀奉对象,同个族群的人更容易团结在一起,遇到事情互相鼓励和帮忙。

  沙湾留耕堂为五开五进中轴对称格局,建筑面积3334.25平方米,建筑物的配色庄重、大气、典雅。

  据统计,整座祠堂的木柱和石柱加在一起有112条,比如走进象贤堂,眼睛所及之处,柱子便密密麻麻。

  象贤堂有很多横匾,上面写着“大宗伯”、“文魁”、“族盛家荣”、“进士”等字样。

  从这些匾额上可以看出沙湾自古以来人才济济。

  象贤堂进深17米,在古祠堂中较为罕见。大宗伯在明朝是礼部尚书的民间称号,在这里指的是明洪武年间礼部尚书何起龙。建造象贤堂,原意是纪念何氏宗祖何德明,“象贤”两字正是何德明的号。

  据统计,象贤堂共有四条石柱,24根木柱,三纹鸟兽和花果虫鱼等雕刻则精致、复杂,令人叹为观止,是较有价值的文物。

  留耕堂的屋顶有石雕、灰塑一类工艺雕刻,动物形象惟妙惟肖,前人的建筑智慧令人侧目。

  由于年代久远,留耕堂经历过数次大修,据说木柱的材料是从东南亚采购回来的,这得益于广州对外贸易业的发达,也和当地华侨众多有关。

  在留耕堂前的大天街发现8个石座,原来这些石座在古代是用来插旗褒扬考取功名的乡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