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喝拍照旅行攻略——大理

  • 时间:

关于喜洲古镇,是从喜欢上这个名字开始的。去之前脑海里并没有什么喜洲的画面,只因它叫做欢喜的“喜”,便觉得这里应该是一个可爱的地方吧。 烈日下的午后,一路自驾进入古镇。小巷子里很多老大爷招手拦车,后来才知道他们是想把私家车引入自家的停车位,收费5元/车。 可是初来乍到,对一切都保持警惕,还是乖乖将车停在了景区收费10元/车的停车场里。 偶遇几位三轮车揽客,希望我们乘坐他的座驾轻松环城。可是他们不知道,在这样温暖和煦的阳光下,穿梭在古镇漫步,才是我最盼望的事情。 满街的喜洲粑粑和蜡染方巾,似乎已经成了这里的标志,成为新晋必吃和必买的喜洲符号。 比起大理古城和双廊古镇,这个季节的喜洲已经算是蛮清净的旅游淡季了吧。 喜洲历史上曾是南诏的军事重镇,早在南诏迁移过来洱海周围之前,这里就是白族先民“河蛮”的聚居地,后来一直是白族聚居的城镇。 古镇中心的四方街是一片开阔的小广场,周边围绕一圈商铺。四方街正中央矗立着一座新建的石坊,名为“题名坊”。 据说在明代镇上出了几位进士之后修建了当时的“题名坊”,凡在科举中取得功名的人可以把名字刻在上面。 让帮主坐在石坊下面等我,我独自一人走进旁边的小巷里寻找公厕。阳光在这古镇里似乎更加肆无忌惮的耀眼,石板路闪着光斑,两旁建筑的木质门窗在光影的变化中散发着历史的味道。 无意间路过一家没有招牌的老房子,一位老者正躺在一个极具年代感的老式剃头椅上,享受着另一位老者理发剃须的娴熟技法。 屋内幽暗而深邃,唯有一束光从窗户照射进去,打亮了这两位专注的老人的脸。那画面似乎是从四五十年前的平行时空瞬移过来的。 我从WC出来后飞奔回四方街,拉起帮主就往小巷子钻,“快去,那个画面太难得了,一定要拍下来留纪念!” 唉……可是有时候,在摄影师眼中经典的画面只转瞬即逝,等我们再回到理发店门口,老顾客已经悄然离开了。 理发师大爷悠然地坐在门边,他眯着眼举起茶缸,大口的喝下一口茶继续闭目养神,只剩下一条滴水的毛巾已经晾晒在窗边…… 在喜洲有着保存最多、最好的白族民居建筑群。布局上是典型的“三坊一照壁”及“四合五天井”的白族庭院格局。 这些民居雕梁画栋、斗拱重叠、翘角飞檐。门楼、照壁、山墙的彩画装饰绚丽多姿,充满了少数民族风情。 当这些老建筑染上了岁月的痕迹,有些好似危房的二层小楼依然坚强挺立,门廊的油漆斑驳脱落,木板长出了龟裂的纹路,就像是老者额头的皱纹一般。 而新入驻在老房子的主人们,用绿植、牌匾、涂鸦等各种文艺范儿的元素,加以装饰创新,所有的一切才组成了喜洲古镇里,点点滴滴让人心动的符号。 在老巷子里走着走着,突然被一家超级可爱的小店吸引了!橱窗上挂满了毛线编织的各式彩色帽子,对一切毛球和织物毫无抵抗力的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迈不开步了! 走进店内,更像是进入到了一个童话王国!五颜六色的毛线,被编织成衣服、帽子、背包、捕梦网、首饰、玩偶,甚至灯罩~ 好似将这间低低矮矮的小屋,装点成了魔法师的密室一般。而店主一定是一位如魔法师一样心灵手巧的姑娘呀~ 在里面寻宝一般挑选到一个彩虹毛线帽,和一个诞老人头像的胸针,我简直高兴坏了。 询问了店员,这家小店欢迎客人拍照,于是拿起相机,想把每一件毛线艺术品都收入镜头里。 这家店的店名叫做“小黄香蕉”,橱窗上还标着“不卖香蕉搞毛线”的搞笑标语~来喜洲一定不要错过它呀。 继续沐浴在冬日暖阳下前行,误打误撞就看到了喜洲的网红建筑“转角楼”,这可是被称为来喜洲比打卡的地方呀。 虽然是淡季,可想在转角楼拍照依然要耐下心来——排队,尽管游客并不是很多,可地处十字路口,车辆行人交织,捕捉满意的照片并不容易。 走过转角楼,很快就能看到喜林苑的红墙了。路边看到一间小小的咖啡馆,就走进去歇歇脚喝点东西。 后来才知道这家无川摄影艺术咖啡馆,也算个网红店,可惜门口能够看风景的座位没有等到,有些遗憾了。 一杯Dirty上桌,冰冰凉凉的很美味,这时突然发现我的座位底下,一只小狗狗正盘成一团睡着大觉,顿时对这家不太热情的咖啡馆多了些许好感。 咖啡馆这对着的这片田地,二三月是醉人的油菜花,九十月份是金黄的稻田。可惜我们都没赶上,一片光秃秃剃了头的农地里,刚刚生长出翠绿的嫩芽。 田地里的井盖不知被谁涂鸦画上了彩色的卡通图案,让远处的喜林苑红墙也跳跃活泼了起来! 当嫩绿的稻田映衬着远方的蓝天和红墙,虽然这是喜洲被拍到烂大街的取景地,可还是不得不说,在这里拍照好美好美呀! 即使没有油菜花和稻穗,也依然充满大理独有的云淡风轻的美好。 因为要赶着回大理古城和朋友见面,我们的喜洲半日之旅只能止步于此了。 喜洲还有太多的咖啡店和客栈没有来得及一一到访,只好留给下一次见面的时候了。 让我欢喜的喜洲,希望下一次再来能小住几日,只盼袅袅炊烟做线,逢起我心中鸡犬相闻的田园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