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梅州客家人的宅院却生机盎然?

  • 时间:

告别了江西龙南的客家围屋,继续驱车向南,很快便进入了广东省境内,这恰恰也是千余年间中原汉族人南迁(后成为客家人)的主要线路。进入广东境内后,就是被广泛称为“客家四州”(即广东惠州、梅州、江西赣州和福建汀州)之一的梅州市地界,这里也是如今大部分海外客家先行者最主要的一个集散中心和聚居地。由于祖籍梅州的客家人众多,所以广东梅州还被称之为“客家侨乡”。 梅州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处,区域内的公路网非常发达,只是从江西龙南市到广东梅州市全程走高速公路的话有点绕远,所以我选择走一段济广高速之后转上206国道再去往梅州。目的地是梅县南口镇侨乡村,就在距梅州城区仅10余公里的地方,沿着205国道向西而行很快就到。我来此的目的是为了见识一下名声在外的中西合璧的客家侨乡建筑群。 汽车停在村口,我看到田野中坐落着一片规模宏大、外观秀美的客家老屋,这便是侨乡村最美的建筑之一,也是梅州地区最大的客家民居之一,更是整个客家地区保存最完好的古民居群落之一的“南华又庐”(建成于1904年,俗称南华围或南华围村)。 南华又庐的外观与传统的客家民居并没有很大的区别,隔着田地远远望去,它具有典型的客家围屋标志性的方正外观,建筑四面拥有高耸的围墙,建筑前面一条溪水缓缓流淌。走进中式风格的大门,我发现房屋的中轴线上前后布列着上、中、下三堂,其左右两侧还各有四堂,分别以“中、兴、伊、始、长、其、发、祥”命名,各堂既相互独立,又暗暗相通,属于“九厅十八井”的客家民居布局形式。 若你在屋里屋外细细品味,便可发现这里已经有着显著的西式装饰风格,无论是栏杆上的西式宝瓶柱,还是亭柱上的西式装饰线条,这些西洋元素与中式传统的屋檐飞脊,亭台楼阁搭配得相得益彰。 我在每周参观的时候,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当地客家围屋里面的绿化装饰非常丰富,这和其他客家建筑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传统的客家民居内部很少能看到绿化或者彩色装饰,充其量在客家人的院里看到一对盆景绿植就不错了,大多数甚至连一盆花,或者一棵树、一片草坪都没有。这一点上可以说,客家人的宅院风格和北方中原地区的民宅是大相径庭的。 分析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客家围龙屋的院子空间狭小,住户多,再加上客家人所居之地多是山地田园之间,走出围屋就能看见大面积的风景。所以,院内有没有花花草草的绿化装饰都不打紧,但“南华又庐”初代主人(旅印尼华侨侨领潘祥初)这样的梅州客家人却多数拥有审美观和接受新事物的思维,再加之浪迹海外多年、见多识广的经历。于是,南华又庐的历代主人便将海外建筑和庭院的一些细节取精弃粕地搬回到故里,让庭院例外变得生机盎然,于是彩色装饰等出现在宅院中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在侨乡村除了中西合璧的“南华又庐”之外,沿着贯穿村落的小溪一路走来,可见一座座老屋。登上一座村子中心的高层民居眺望四周,但见山脚之下的斜坡上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几处风格迥异的围屋。屋宇的前半部为一个半月形池塘,后半部则为半月形房舍建筑,两个“半截”部分的接合处由一长方形空地隔开,算是居民活动或晾晒场所,这是客家围屋的一大特点。至此,我对客家人的住宅又有了新的认知,不禁深深感慨客家先民的智慧、胆识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