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河源围龙屋 是兵家必争之地

  • 时间:

河源市境内有20多个乡村保存有较完好的客家古建筑群,这些村落散布在河源周围,就算走马观花也非三五天时间不能遍游。这里推荐一个河源周边经典围龙屋行摄路线,抓紧时间可一天之内走完,如果想深入细致拍摄,可以参考此线路在各点多做停留。 推荐路线:河源市区东源县义合镇苏家围村连平县大湖镇白云楼和平县林寨古镇“颍川旧家”连平县东水镇大坝村东水角楼河源市区 路径:从苏家围回义合镇,经梅河高速进入粤赣高速,向赣州方向行驶45公里后,从大湖/绣缎出口下高速,进入忠定北路向大湖方向行驶即可到达连平县大湖镇,全程约45分钟。 拍点:“白云楼”是大湖镇标志性建筑,迄今已有150多年历史,既是民居更是碉堡,建筑结构非常坚固,四面砌筑有6个高10米的楼阁,与楼角相连的均为高7.5米的二层楼房,屋外还砌筑了高9米的护墙,楼内到处都是天井。 由于年代久远且历经战乱,整个围屋已十分破旧,楼阁主体尚存,两侧许多房子已经倒塌。斑驳的石灰墙、长满青苔的石阶饱含历史沧桑。 白云楼独特的外观及复杂的内部结构,非常适宜上镜出片,既可远观拍摄全景,也可深入其中拍摄细部结构,甚至可以借助灯光在古旧环境中拍摄时尚人像。 白云楼位于连平县大湖镇盘石村,解放战争时期为大湖区盘石乡地主曾启瑞三兄弟的宅院,座落于大湖圩镇西北向约3公里处,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 白云楼建在田野的中央地带,从其建设高度和风格可以看出,这是一座防御性能很强的古建筑:白云楼的四个角各建有1座碉楼,前后围墙的中间位置各有1座阁楼,4座碉楼和2座阁楼均为3层,高约10米;与碉楼和阁楼相连的外围楼房,均为2层半,高7.5米;二楼顶设骑楼,与碉楼和阁楼相连通,设有瞭望孔和射击孔,防守人员可以在二楼快速移动,随时换位防守;屋外9米高的护墙,使得来犯者难以攀爬进入;外墙嵌有方形圆孔石窗,用于瞭望和射击。 白云楼前面居中的大门,为外拱内方形,凹肚式,石门框,青砖砌拱,拱顶灰塑行书“磐石云屏”,门额行书“白云楼”;一些石窗的造型各异,檐梁、屏门、封檐板上也是各种精美的雕饰。 白云楼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坚固高大的碉楼,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据当地人介绍:1948年3月,国民党重兵进剿大湖后,国民党连平县政府派遣谢岳臣率县警队、伍桂芳率联防队近百人驻防于此。他们依仗白云楼独特的地理位置、坚固的楼阁和精良的装备,顽固与人民为敌,对九连、大湖地区的人民武装队伍构成了严重威胁。 1949年1月中旬,根据中共九连地委的指示,连和县人民政府决定围歼白云楼残敌。27日晚,连和县人民政府县长骆维强、副县长邓基集合东江第二支队三团的桂林队、火花队连同大湖、忠信柘陂武工队及中共大湖工作委员会的全体人员约200多人,星夜进发,直逼白云楼。次日拂晓,四面包围了白云楼,各队战士占据了有利地形,架起-炮对准白云楼6个楼阁,爆破班战士抱着0-炮伏于楼下,待命出击。 另外,还有一队战士埋伏在敌人退路的隘口处,以防敌人逃窜。见此情形,楼内守敌紧闭大门,不敢放一-应战。当天,我方立即展开攻心战,向敌人发出敦促投降书,对敌喊话,讲明政策。 ▲1949年6月2日,连平县忠信区近万名群众集会,欢庆忠信解放和中共连平县委、连平县人民政府成立。 对敌攻心战持续了几天后,2月4日,在强大的政治和军事攻势震慑下,守敌无奈缴械投降,交出武器清单和仓库钥匙。此战缴获-39支,-1800余发,物资一大批。谢岳臣在逃到四角岭下草丛时,被我方埋伏的战士缴获了3支保命-后释放。白云楼守敌的投降,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在大湖的最后覆灭。 大湖是连平第一个解放的地区。1949年2月3日下午5时,白云楼被攻陷,大湖也被解放。 如果从白云楼外部看,会觉得很完好,很坚固,但一进到里面就会感觉这更像是座危楼。里面已经破败很严重了。 四个角楼保存得完好,连接四个角楼的通道都已不在,长年的风雨,加上没有得到妥善修复,已不复当年荣光。 据当地人说,政府计划将会在近期出资修复这座围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