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依托“八化”举措打造乡村振兴“唐山样板
- 时间:
整洁的街道,秀美的主题公园,气派的文化礼堂,高高的大戏台,设施完好的村民养老大院……虽然是寒冷的冬日,但一走进唐山丰南区东田庄乡崔庄户村,记者感受到的是生态宜居、充满生机的新农村气象。村支书董会合告诉记者,这几年,村里发展肉牛养殖和林果种植,村民人均收入四五万元,2021年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河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
与崔庄户村一样,位于唐山丰润区的沙流河村也是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典范。沙流河村副主任谷友占介绍说,该村几十年来始终坚持发展兴办村集体企业,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目前,沙流河集团拥有下属企业16家,总资产21亿元,年创利税2.5亿元。2020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5.6亿元。村民年年有分红,人均纯收入2.6万元, 60岁以上的老人月月领补贴,集体统一为村民入各种保险,孩子们从幼儿园到小学都有助学补贴,考取大学还给奖学金。村民种田、浇水、播种、收割等都由集体统一补贴、支付费用。该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河北省精神文明示范区、河北省文明生态创建先进单位等。
在唐山,正有越来越多象崔庄户、沙流河一样的村庄涌现出来。近年来,唐山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唐山提出“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的要求,切实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立足全省领先、全国有位,围绕新的发展理念,开拓新思路、新模式,通过体系化组织、全域化布局、项目化实施、精细化建设、优质化发展、组团化打造、规范化治理、全民化参与的“八化”举措,全力打造“强富美”的乡村振兴“唐山样板”。
一、体系化组织,健全推进机制,强化工作保障。实行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书记、市长“双组长”负责制,市委书记每两月一调度,县委书记每季带队拉练评比,乡镇党委书记每季打擂,村支部书记比学赶超;成立乡村振兴专班和8个专项工作组,全市上下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与此同时,健全政策体系,强化要素投入,指导全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健全考核体系,严格督导调度。逐月落实进度。
二、全域化布局,理清推进思路,统筹规划引领。按照高点谋划,示范引领,因地制宜、各具特色,集中打造、连片成线,梯次推进、动态提升的思路,确定实施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并以此为主要抓手,聚焦十片引领、百村示范、千村提升、全域整治,聚集要素、建设精品,示范引领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坚持每年打造10个左右示范区、100个左右示范村和1000个左右提升村,用3—4年实现市域全覆盖。三年来,已打造了30个市级示范区、360个示范村和3258个提升村,认定了5个省级示范区。
三、项目化实施、落地建设任务,做细项目管理。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各县(市、区)谋划具体建设项目,分类、分项建立项目台账,全部入统市级项目库,每月督进。一是做好整治项目,实现净齐亮美。二是做强产业项目,促进富民强村。三是做亮特色项目,留住乡愁记忆。四是做实基础项目,聚力惠及民生。迁安市彭店子镇八家寨村将废弃沟改造成了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党建广场,广场最南侧建起休闲长廊,村内还建设2个占地200多平方米的公园,村庄环境面貌极大改善,百姓拍手称赞。
四、精细化建设,建设精品工程,打造示范样板。努力做到设计精细,突出“靓美”;施工精细,突出“精致”;管理精细,突出“长效”。坚持将“一时美”做到“持久靓”,做到机制全覆盖、无死角。
五、优质化发展,加快转型升级,做强农业产业。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实施“双十双百”(发展10个优势特色产业、建立10个农产品加工集群、创建100个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基地、创建产值超100亿元乳品产业加工集群)工程为抓手,做优产业布局,做长产业链条。做实做强乡村产业。第一产业增加值总量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额均为全省第一,特色产业优势明显,肉类、蔬菜、水产品等重要农产品产量持续保持全省首位。全面扛起河北省奶业振兴的旗帜,全市奶牛存栏量、牛奶产量、乳制品加工量,均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
六、组团化打造,聚合资源要素,促进产村融合。一是资源整合组团。对村庄的耕地、林地、山地、产业等资产资源整体包装,实施村庄综合开发。打造乡村振兴综合体项目,实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二是产业发展组团。立足资源优势和区域特色,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积极联合周边村,合力做大做强。探索创新“园村结对”“企村融合”“产村共建”等组团发展模式,借力打造具有唐山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三是农旅融合组团。充分利用乡村森林景观、田园风光、山水资源和农耕文化,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深度挖掘“旅游+农耕文化、生产体验、乡村民宿、康体休闲、历史古迹、名人故居等”多种类型的农村旅游项目形成农业与旅游的高效融合,实施联村共建,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四是片区联建组团。充分发挥乡村振兴示范区统筹优势,统一设计、统一模式、统一建设,整体打造,形成了山区、平原、沿海等不同模式的乡村振兴示范带。
七、规范化治理,推进善治善管,保障和谐稳定。选优配强村级班子,深化农村“两委”干部教育培训,积极培树农村党建示范点。全市180个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集中向乡村振兴任务重村派驻。“抓党建、防疫情、促脱贫、保小康”乡镇书记擂台赛做法在全省推广;推进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村综合服务站“五位一体”村级组织架构全覆盖,落实“四议两公开”、深化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实施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推进“六有”标准,全面开展为民服务全程代办,打造“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综合服务平台,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八、全民化参与,广泛宣传发动,汇集各方力量。坚持由政府主导行政推动向政府引导市场驱动转变,进一步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实现党的引领力、政府推动力、市场原动力、农民创造力、社会协同力相融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一是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重大的实事工程、民心工程和检验干部的“大擂台”“大考场”,在乡村振兴一线识别考验干部,有效激发各级干部投身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二是企业乡贤帮村助力。在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同时,引导社会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企事业单位、乡贤能人纷纷援助,形成了企业帮村、乡贤助村的良好局面。三是农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和喜闻乐见的形式,统一广大农民的思想认识,激发广大农民的参与热情,使农民群众思想发生了从等待观望到积极参与的根本性转变,主动出工出力、捐款捐物,自己动手建设家园,真正打响了全党动员、全民参与的人民战争。
2018--2020年河北省乡村振兴专项考核,唐山市连续被评为先进单位,2020年考核总分位居全省第一。《唐山市健全五项机制推进乡村振兴》的经验做法被中央农办在全国推广。丰南、滦州、迁安先后入选全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