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北人们为什么要“反穿皮袄毛朝外”呢?

  • 时间:

  在东北人们为什么要“反穿皮袄毛朝外”呢?

  由于东北的冬季气候非常寒冷,为了生存,人们在冬季仍然还要进行狩猎、采伐木材、赶爬犁等户外生产或活动。为了抵御寒冷,人们只有把兽皮披在身上。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把兽皮经过加工鞣制,用野兽的皮毛缝制成衣服,从此人们便有了皮袄。这样不仅解决了御寒的问题,而且这种皮袄穿起来比原先披着更舒服,也更加灵活方便。

  开始的时候,人们也是把皮袄的毛朝里穿。可是由于整天不是钻山就是入林,外面的皮板经常被树枝、荆棘刮破,日久年深,弄得皮袄千疮百孔,里面的兽毛没有了依靠,自然也就不复存在了。于是人们就试着把皮袄的毛朝外穿,你还别说,这样一掉个,皮袄反而更不容易刮破,而且下雨下雪,雨雪也会顺着皮毛滴落下来,整个皮袄也不会淋湿。

  再到后来,有了棉花、布匹,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地变化。然而在过去的东北,布匹、棉花倒比兽皮更是珍贵。因为兽皮人们随时都可以获得,可是布匹、棉花,全靠山外的商人带进山里,而且价格比较昂贵。如果把兽皮筒子吊上布面,毛朝里穿,是很好看。可是要用很多布,那就需要用许多兽皮、山珍等物品去跟山外的商人去交换。人们觉得这样自己非常吃亏,很不划算。于是,干脆还是把皮袄毛朝外穿得了。久而久之,这个习惯也就不经意间保持了下来。

  烟囱砌在山墙外

  由于黑龙江地区冬季很漫长而冷,建造房屋最主要考虑冬季保暖。所以房子走向多是坐北朝南,南面开大窗,有利于采光。靠山依山而建,山便成了自然的挡风屏障。冬季里取暖主要是靠火炕,灶坑里,柴禾燃烧所产生的热烟,穿过炕面下的烟道,经烟囱排出,热通过火炕四散开去,屋子就会暖和。

  满族祖先造的烟囱很独特,不是在房顶上,而是高高地立在房子山墙外,或者南窗根儿前面。这是为了防止夏季下雨时雨水沿着烟囱流到屋里去,造成湿墙根现象并能有效防止冬季火炕热量向室外散发。这种落地式的烟囱,看着不雅,但满语名子很好听,呌“呼兰”。下雪时,架上梯子在烟囱顶端扣上一个破荆条筐,雪过后,烟囱上便戴了顶漂亮的雪帽子很壮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房屋建设科学化,盖起楼房、砖瓦房都有取暖设备。“烟囱砌在山墙外”这一怪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