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天池美景,池水清澈却看不见底

  • 时间:

  长白山天池,它是松花江、鸭绿江和图们江的的发源地,被称作三江之源。因为这么一座小小的天池,日夜流淌着看起来无尽的水,古人常常说,天池是连接着海眼的。

  

  之前的研究显示,作为附近最深的湖泊,附近2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雨水和地下水,最终都汇聚到这里。这片地区离着海洋并不遥远,平均年降水量达到1300mm,森林植被覆盖率高,水分存储在地下水中,最终汇聚到天池里。

  

  而且天池所在地常年温度处于较低的水平,即使到了夏天,平均温度也只有20℃,水分的蒸发量很少,这才让天池每年源源不断的水流出去。

  

  然而物理家研究显示,即使是把天池附近所有可以流入天池的水源全部计算进去,也没有天池每年流出去的池水多,这多出来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但是,科学的研究总是在不断地进步的,天池的“海眼”传说有了的解释。这些多出来的水(8100万吨)可能是地下水渗透进天池的。至于原理,可以参照喷泉和U型联通管的原理。

  

  这个U型管的一端连接着的是天池,那么谁在U型管的另一端给天池提供水呢?按说天池本身已经够高了,只有从比它海拔更高处的水,才能够通过地下水通道“压入”天池里。而根据物理学家调查显示在羌塘盆地的南北走向的裂谷,每年都有大量的河水在这个地方消失。这些水很有可能进入地下的渗透管道,最终渗透到天池。

  

  也就是说,根据这个理论,物理家得出天池的水很有可能是从青藏高原来的,不过不是像长江黄河那样通过地表流淌过来,而是同过地下的“自来水管道”,连通到天池。

  

  即使是在现今这个科技水平发达的时代,也是难以查明天池多出来的水源来历,何况是在古代。古人对于天池每年流出来的水比下雨的雨水多得多,所以就传说天池里有一个“海眼”,可以不断地冒水。再加上天池周边“天”与“池”水天相接的景色,从古代开始,就自然而然地成了景点。

  

  长白山天池美景

  

  第一个当然是天池了,据说在盛夏的时候,来天池避暑,能看到这里清澈却看不见底的池水,还有池水中四周十六座山峰的倒影。看着倒映在天池里的蓝蓝的天空,再抬头看看触手可及的天空,情不自禁地就让人心胸中生出一股豪气了。

  

  第二个乘槎河以及长白山瀑布也是不能不看的。在天池十六峰的北侧,有一个缺口,宽有二三十米,天池的池水就从这里一泻而出的。这池水泻出就成了河,叫乘槎河,也叫做通天河。

  

  乘槎河流过二里半的地,就直接跌下68米的断崖,成了长白山瀑布。这让乘槎河成了世界上最短的河流。但这条河流,却是松花江的源头。而乘槎河本身,也寄托着祖先的烂漫的想象,“乘槎”两个字,就是神话里乘坐着简单的木排、冲向九天的意象。

  

  第三个天池十六峰和钓鳌台。在他人陶醉于天池的美景而无法自拔的,或者只是简单地走不动了的时候,继续往上继续爬,等到攀登到了山顶,那“更少一层楼”所能穷尽的“千里目”,必然不会让勇于挑战的人失望。

  

  关于天池的一些历史、神话和传说

  

  最早在《庄子》里就有提到了天池,不过他这个天池,不知道是不是现在的天池。但庄子说天池里有只鲲,倒是和后来一直有人目击到的“天池水怪”产生了奇怪的联动,不知道是庄子误信了谣传,还是仅仅随手用了一个传说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当然,也许“天池”这个名字,就是因为庄子取的,但是知道人们发现了长白山天池,才给予了它这个再合适不过的名字。

  

  到了唐朝以后,不知道是不是来参观的人陆陆续续多了起来,打响了天池的知名度,让各个流派的诗人,像岑参、李商隐等等诗人,开始在诗词里提到天池。不过诗人们口中的天池,和真实的天池,大概就像是精修过的图片和原图的区别那么大吧?也许会更大?

  

  到了宋代,传说完颜阿骨打就在天池的钓鳌台上祭祀了祖先与天地。这让天池成了女真人的圣地之一。至于后来的韩国人硬是从高句丽、渤海国以及自己编的神话传说里,硬是说天池是他们祖先的圣地,自然而然也是他们的圣地……这世界啊,总是有的国家拎不清自己有几斤啊。

  

  记得某些版本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有的版本收录的是散文版的《天池》,也有收录的是说明文版本的《天池》。其实无论是神话、历史还是科学现实,当天池真正存在中华民族的记忆中时,它就是谁也夺不走的。

  

  总结

  

  这古老的天池,它在历史上,连接着塞外的风霜雨雪;它在想象和神话里,是中国人在摇篮时甜美的梦幻;它在地理上,连接着灌溉东北的三条大江。这,难道不值得你去看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