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这样雄奇的环境,怎能不爱

  • 时间:

假如你去韶关北部旅游,当地人爱吃酸辣口,普通话、粤语、客家话都能说等等。这样的地方,是不是和广东这个省份看起来画风不同?那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局面呢?

韶关这个地方,山地和丘陵占了绝大多数,能够种地的平原和台地只占两成。而这山地和丘陵的形貌,更是“多姿多彩”、“五彩斑斓”。韶山市得名的韶石山所在的仁化县丹霞山区,便是所谓的“红色陆相碎屑岩地貌”,是中国丹霞地貌的代表区域;而位于韶关西部的广东大裂谷,以石灰岩构成山体,顶部却是岩溶台地,十分壮美;韶关东部的南雄红土层,看起来又像是一片火红的沙漠,置身其中,让人恍惚间如同身处北方的沙漠与戈壁中。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百姓,在这样雄奇的环境中,又怎么能不生出几分豪情呢?

韶关的特殊,不仅在于它异于珠江三角洲的地形地貌,还在于它是自古至今广东与中原交通的重要关口。

广东是三面环山,一面接海。在中国古代海运尚且不发达时,河运和陆上通道就是主流了。秦始皇修建灵渠,打通长江流域的湘江和珠江流域的漓江,形成了河运通道,这就沟通了中原和岭南。但灵渠常常因为无人维护而毁坏,到了这时候,靠谱的陆上通道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而要走陆路,就躲不开韶关。在秦汉时期,沟通岭南、岭北三大关隘之一的横浦关,就在韶关与赣州交界的大庾岭。汉唐时期,一条直通都城长安的“西京古道”,便经过今天韶关的乳源瑶族自治县。而乌迳古道、梅关古道,都在韶关附近。即使到了现代,无论是京广铁路还是京广高铁,总是要经过韶关这一“广东的北大门”。

韶关自古以来便是便是广东人眼中的“北方人”,然而许多广东人却实实在在地是许多古代迁徙到广东的“北方人”的后裔。而韶关,正是这迁徙的中转站。

其中留下确切记载的便要数南宋的那次迁徙。本来因为靖康之乱,大量的北方士族随着宋高宗南迁。后来元兵南下,许多人从东南地区逃亡江西,再从江西通过韶关逃亡岭南。位于韶关南雄的珠玑巷,便是许多人流亡生涯时,一处稍显安心的驻留地。直到南宋覆灭,这些家族也多有逃散到今天的珠三角地区。这珠玑巷的76姓、166族,都是能从家谱可查阅到当时的经历的,相传那是广东大部分名门望族的来源。而这些人的血脉和文化,也早已深深地融入了广东大地里。

而且韶关自古就是铜铁等金属的开采、冶炼中心,还曾是手工纺织业聚集地。建国后,韶关就渐渐成了广东省的第一大工业城市,到了今天依然是一座举足轻重的重工业城市。

正是因为交通的便利和各个时期手工业与工业的发达,给韶关带来了源源不断地以湖南、江西、广东本省为主的劳动者。他们各有特色的口音,各具风格的饮食习惯,多姿多彩的家乡戏剧娱乐项目等等,在此汇聚、交融、变化,最终形成了韶关与众不同的地方特色。这也是它没有广东腔的原因。

所以很多人都误以为韶关不是广东的,其实不然,而且当地还有很多旅游景点,每年都会吸引很多游客。比如在文章前面提到过丹霞山地质公园和广东大裂谷,唐代著名宰相张九龄负责开辟的梅关古道。当然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从“南朝四百八十寺”延续至今的南华寺等等。

如果还想多体验一下自然的风光,云髻山将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那里的三角枫在秋天的“层林尽染”也是给人不一样的感受。至于别的一些旅游地方实在是太多了,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