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史宬珍藏皇家珍贵档案展览

  • 时间:

  距离天安门东侧约500米的地方有一条南北方向的大街,大街的南端有一座牌坊式的大门,上面写着南池子三字,这条大街就叫南池子大街。南池子大街北侧是北池子大街,中间被东华门大街分开。

  和天安门广场及故宫熙熙攘攘的人流不同,很少有游客来到南池子大街,所以这条并不太宽的街道显得特别的静谧。让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这条大街上居然有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处是北端的普渡寺,另一处就是南端的皇史宬。普渡寺曾是多尔衮的王府,皇史宬则是明清两代皇家的档案馆,也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皇家档案库。

  尽管故宫对公众开放已经有将近百年的时光,然而皇史宬却一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处境,或许有一些朋友听说过这个名字,也有一些朋友在南池子大街上看到过皇史宬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碑,但是几乎没有人看到过它的真正面貌。在很多人的眼里,皇史宬就像故宫中未开放的区域一样,充满了神秘感。

  从天安门东侧的南池子大街入口向北约200米处路东便是皇史宬,红色的墙壁上一块不太显眼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碑证明,小门里面就是有着四百多年历史的皇家档案馆皇史宬。

  资料介绍,皇史宬始建于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建成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历时两年建成。整个档案馆占地8460平方米,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在没有遇到皇史宬之前,我从没有见到过这个“宬”(chéng)字,后来才知道“宬”的意思是古代藏书的屋子,后专指皇室藏书的地方,皇史宬便是最典型的代表。

  和故宫里面的藏书楼不同,皇史宬珍藏的都是皇家珍贵档案,对于保存场馆有着更高的要求。从秦汉时期开始,我国宫廷内部保存皇家档案都实行“金匮石室”制度,司马迁的《汉书·高帝纪下》中的记载“与功臣刻符作誓,丹书铁券,金匮石室,藏之宗庙”就是说的用金匮石室来珍藏档案。什么是金匮石室呢?金匮是铜制的柜子,石室是用石头砌筑的房子,就是将档案放在铜制柜子中,然后珍藏在用石头砌筑的房屋中,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发生火灾。

  皇史宬便是按照“金匮石室”修建的一座建筑,所以有别于故宫中的砖木结构,而是一座砖石结构的庑殿式建筑。在这座面积不很大的院落里建有皇史宬门、正殿、东西配殿和御碑亭等建筑,建在高2米石台基上的正殿是皇史宬的主体建筑,也是按照最高等级的宫殿建筑来修建的,面阔9间,黄琉璃筒瓦庑殿顶,正殿的前方悬挂有“皇史宬”匾额,匾额上有汉文和满文两种文字,应该是清代时制作的。

  据相关资料介绍,皇史宬大殿内部建有高约2米的石台,在石台上存放有152个外面包裹有雕龙铜皮的樟木柜,这些樟木柜因为呈现金黄色而被叫做“金柜”,这些金柜里面存放着明清两代皇家的圣训、实录与玉牒等档案资料。

  据中国档案报的消息,近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完成了对皇史宬的修缮和展览布设,经有关部门批准,皇史宬从9月1日起开始接待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系统和高校等预约参观。相信不久以后,你我也能够一睹它真正的面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