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小县城,无奈落选明朝都城

  • 时间:

虽然历史上做过封建王朝都城的城市不少,但与之失之交臂的城市更多。其中有一座城市,它曾经距离明朝都城只有“一步之遥”,无奈最终还是落选。

如今,这座城市只是一座小县城,大多数人可能对它“熟悉又陌生”,这座城市,就是安徽滁州的下辖县,凤阳县。

为何说大家可能对凤阳县“熟悉又陌生”呢?因为这里曾在课本上出现过,不过是作为前缀词用来点缀“小岗村”。

凤阳小岗村,一个能上学生课本的标志村庄,记忆力好点的应该都还记得这个地方,所以是“熟悉”的;不过很多人对凤阳县的认知也就到此为止了,毕竟这个县城无论在旅游还是经济上都不怎么突出,所以又显得十分“陌生”。

凤阳县位于安徽省的东北部,位于长三角城市群之内,它有着诸如花鼓之乡、曲艺之乡、帝王之乡等多种称呼。

前两个还很好理解,不过让人疑惑的是,你一个小县城凭啥被称为“帝王之乡”?那是因为凤阳县曾走出一位赫赫有名的帝王,关于他是否是封建时代的千古一帝,有很多种争论,有人说他开局一个破碗打天下,妥妥的天选之子;也有人说他不过是赶上了好时候,自身能力与秦皇汉武之类的没法比。

但无可否认的是,他是学习我国五千多年历史时绕不过去的一位皇帝,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稍微了解一点明朝历史的人就会知道,朱元璋、朱允炆在位时期都是将南京当作都城,在朱棣夺位后才将都城迁到北京(当时的顺天府)。

看起来这里面并没有凤阳县什么事,不过在最开始的时候,朱元璋是将凤阳县当作自己建都的首选地。

朱元璋当年在南京称吴王,并将那里当作自己的根据地,所以南京做都城也是有理有据;不过因为南京的地理位置过于偏南,与北方方向相距甚远,不利于打击北方的残部,所以最开始的朱元璋只是将南京当作一个临时都城,一直想迁都。

其中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凤阳县。俗话说“富贵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还有什么比将都城定在自己老家更霸气的呢?这可和如今的富豪给家乡修桥修路完全不是一个等级的。如果真能定都成功,如今的凤阳县说不定早已原地飞升。

只可惜,现实中没有如果,比起朱元璋本人大力推举凤阳县,大臣们对这个决定几乎都是反对的。不过最开始朱元璋并没有听取大臣们的建议,而是已经开始着手在凤阳县建立皇城了。

这个皇城就是如今的“凤阳故宫”,虽然从名字上看像是一个蹭故宫名气的山寨建筑,但实际上人家才是故宫最初的蓝本。

朱元璋征集了百万人,耗时六年建成,在工程停工后皇城已经基本上完工了,因为大臣们的反对之声已经壮大到朱元璋无法忽视的程度,于是朱元璋只得无奈宣布停工,表示都城选址会继续斟酌。至于斟酌的结果,后世也已经很明晰了。

凤阳的明中都虽然名气不如故宫,但其宫城面积其实比故宫还要大12万平方千米。在停建后,不知是出于不甘心还是怎么样,朱元璋宣布凤阳县为明朝的“陪都”,在那时凤阳县的繁荣虽然比不上南京等地,但也是如今的景象拍马不及的。

只可惜之后这个硕大的皇城一直没派的上用场,就被拆掉去建庙宇,而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拆了好几次,导致如今只剩下了一个硕大的外墙,不过从整体上看,气势还是在的,而且从城墙上的花纹上也能看出,当初建造它时确实是花了大力气的,雕刻工艺上处处透露着“精巧”二字。

在明王朝覆灭后,凤阳县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毕竟它不像南京是六朝古都,文化底蕴深厚,慢慢地也被动变得低调起来。

但是在如今的凤阳县,依然有着明皇陵、凤阳鼓楼、皇觉寺(当年朱元璋出家的那个)、龙兴古刹等兼具历史气息与人文风光的景点,不过它们与凤阳县一样低调,所以旅游观光的人并不多。

结语

作为一个小县城,凤阳县虽然知名度不高,但却有其独特的魅力,作为旅游观光的目的地,想来也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