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区有段海滨风情的长江堤介绍

  • 时间:

  内陆地区的城市,多是典型的陆地风貌形象,与滨海城市的风格区别较大。生活在中部地区的湖北武汉,见多了密集的水网和江河湖泊,有时候也能在城市的山水之间寻觅出类似海滨风情的地方,像在城市青山区武惠街附近就有一段独特的长江堤坝武惠堤。武惠堤开发建设的程度与市区内江滩公园不同,目前大部分还是“自然状态”,且虽是江堤,但由于地势平坦,两级分差大,又有各类植被点缀,登高遥看江景全貌,气象万千,堪比海景之势,奔腾且豪迈。

  前往武惠堤,最好的线路在城市的三环线,由三环线在青山戴家湖公园下,转到工人村路上后一直开到最北端的江边,就是目的地武惠堤了。虽然城市的四环线也经过武惠堤的东边,但由于有船厂制造区的“隔绝”,加上四环线在此并无出口,所以非常不建议走。当然,如果是住在青山区附近的话,那就可以忽略环线的烦恼,沿着临江大道一直往北,走到尽头处,接驳的马路是武惠街,与武惠堤也几乎相连。跃上堤坝小坡,看到江堤两侧,寂静的风景在护堤林里闪烁,自然江堤和改造后的江滩公园差别巨大。

  在武惠堤最西端,也就是与临江大道接驳的起点处,堤坝的景致已经是自然状态。除了堤坝本身经过加固和铺设水泥,堤坝两侧的坡度明显改造,泥土堆积笼罩,长满杂草,即便到了冬天草皮上还是绿的,有些意外。这一段起点处的堤坝,有上下武惠街的小口子,机动车能通行,上下都可以顺着堤坝走,一高一低,所观之景色各异。当然,这一段马路并非是交通要道,实际上平时走的机动车很少,除非是有意无意过来看下江景的外地人,是好奇的心态领略风景。本地的土著,要么是赶着在附近的化工区、船厂区上班,要么就是骑着电瓶车在堤坝下风风火火走过,堤坝的存在已经见怪不怪。

  向东走过武惠堤一两百米距离后,堤坝上的景致开始变化。首先是近武惠街一侧,有石化生活区,配套建设的一大排密集的单元楼,典型的单位家属院,年代久远,生活氛围相对浓厚。站在堤坝高处,看到的楼栋尺度刚好够到屋顶,上面晒着被子,还有各个晾晒的杂物。冬天阳光暖融融照过去,楼栋阳台处还有坐着晒太阳的人,一两个小黑点固定着,缓慢移动着。与此相反的则是近长江一侧的堤坝,地势明显压低,平坦蔓延,上面长满草皮和灌木,有如一张巨大的幕布铺在地表。堤坝延伸到江滩,所到之处并非全是开放,架起了一排铁丝网隔离,远远望去,铁丝网上爬满藤蔓,暴露出年代感来。

  继续向东走,武惠堤上的视野慢慢开阔起来。刚开始有断断续续的棕榈树,种在一侧,点缀着江滩和远处的江面,看着平坦且辽阔,加上堤坝一条主路向前蔓延,一直曲折消失在尽头,这样的景致类似海滨沙滩的风情。随着步行距离越来越远,江堤的段落处棕榈树也不再种植,两边完全是开阔的视野,风从四面吹来,远处江面上船行的喇叭声也特别清晰,一阵阵刺耳声传来。这时候再看江滩最近处的铁丝网和铁丝网边的建筑,林林总总,似乎是与另一侧的化工区关联着。

  果不其然,前面的江滩堤坝上方就突兀出现一排排管道,它们呈南北纵横方向,跨过堤坝江滩,连接不远处的江边建筑和这一头的化工区制造企业。在工作日里,两边的区域都有工人往来,穿着保护齐全,这是他们的岗位。走近前面的管道看去,发现管道的走势和构造处理得很有艺术,比如管道在堤坝两侧是架设的直行,与地面几乎贴着走,但到了武惠堤两边则突兀向上,弯成门型,使得堤坝上的通行不受到阻碍,限高3m的提示牌显示出与一般的桥梁隧道无异。

  武惠堤的这一段机动车车道路段,一直延伸到了青山船厂向阳路前才停下,再向前的话就是船厂制造区域,已经加严设置,无法通行。机动车可以由此出口下堤坝来到武惠街上,再回头向西走,重新去到堤坝的起点,实际上走的路线是武惠堤下面的平行方向。仰头看着堤坝景色,几乎全是一排的棕榈树,看着像是很多水利堤坝的观感,那一条条上下步梯,修筑得整齐有序。

  说到底,堤坝和棕榈树在国内其他城市其实也很常见,但放在武汉青山,放在这个江滩边上,整体去看的时候,景致的韵味就变了,主要还是长江的点缀作用。一边是寂静的单元楼和街道,另一边地势高耸,长江流水浩浩荡荡,奔腾和沉寂的反差让人思绪万千。想到几十年前的青山江边,堤坝还是最原始的状态,泥质沙地和杂草随处可见,江水上涨的季节,汪洋一片,但却只有恐慌,哪有什么诗情画意去说海滨之景。现在,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基础设施配套日趋完善,生活其中,的确多了几分意境和想象,让人感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