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消失的上海老街,留存着7栋百年建筑

  • 时间:

  目前,上海已有44个历史风貌保护区;其中市区12个,郊区32个。比起市区的风貌区让大家如数家珍,藏着郊区各个角落的风貌区,命运却各有不同。有的已经完成改造成为成熟的景区,比如朱家角、召稼楼、州桥老街等;也有的仍然破旧不堪,萧条不已,比如崇明堡镇的光明街历史风貌区。

  光明街风貌区为崇明仅有的两大风貌区之一,堡镇也是过去崇明的四大古镇之一。风貌区范围为正大街、光明街及其周边,过去都是堡镇的核心地带。光明街和正大街原本其实是一条街,后来向阳路将老街分割成了光明街和正大街,光明街在南,正大街在北。

  堡镇历史悠久,最早是明朝时为抗击倭寇,当地百姓筑堡御敌,堡镇之名由此而来。因此,堡镇有着崇明区较为丰厚的历史底蕴以及文化遗存。民国时期的堡镇商贾云集,由于靠近港口有着便捷的地理条件,受到许多纺织厂的欢迎;其中又以大通纱厂、富安纱厂等民族工业较为出名。

  与此同时,堡镇等市场经济也开始繁荣,街面上商铺林立。其中经营京货、南货、棉布等行业的,以本地人居多;经营典当、衣庄的,以安徽商人为众;经营旱烟的,则多为宁波和绍兴商人。每个行业都有领军巨头,比拼着资本与货源,使得堡镇工商业之盛曾甲于全岛。

  郊区毕竟不像市区那样发展一日千里,至今,堡镇的光明街区域仍然保留着过去的形制。其中100年以上建筑5处,200年以上建筑2处,总共历史建筑11处,23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点。在街上行走,随处能看到文物保护铭牌。老建筑以清代至民国时期的民居建筑为主,比如73号的徐章荣旧居、61号的龚氏旧居、67号的黄氏旧居和20号的陆公义旧居等。另外,民族资本家杜少如的旧居,还有着独特的近代欧式建筑风格。

  小众古建筑爱好者还是建议来光明街这样的无商业化、原生态的老街走走的。因为谁也意料不到,将来完成改造的光明街会变成什么样。现在的光明街上还能看到留存较为完整的三进两场心、四进三场心等崇明特色民居建筑;偶尔也能看到别具特色的西式旋转楼梯及西式阳台。观察仔细的游客还能发现精致的砖雕门楼、清代陈平策妻高氏的石牌坊、整个崇明岛最古老的430岁银杏树等,反映了崇明最具传统特色的古镇风貌。

  不过也有些建筑因为多年前的“大改造”,而变得面目全非;如果不是门前的文保牌,路人丝毫不会觉察到建筑的不同之处。比如光明街61号的龚氏旧居,从外观看就是一处现代建筑,土黄色的贴片瓷砖和不锈钢的防盗窗,看样子彻底被翻新过。还有正大街24号龚双福旧居,已经非常破旧,过道堆满杂物,根据居民介绍里面还有违章建筑。

  如今,老街显得非常冷清,许多建筑已是空关状态,更有的形同废墟。偶尔在街上遇到几个居民,对这里未来的规划各有自己了解的版本;但是毫无疑问,改造堡镇光明街将是个破旧立新的大工程。岁月更迭,记忆中繁华热闹的堡镇总是那么让人牵挂;回荡在历史中的记忆,也只是一年少似一年。记录堡镇最后的时光,也期待它的重装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