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团攀登阿尼玛卿雪山

  • 时间:

首页目的地旅游攻略

去旅行

机票火车票订酒店

社区

登录|注册

攀登未止,我的2016

1188

沉三水斩晖(潮州-北京-茂名-生活在别处)LV.31关注TA2017-03-2021:301.4w/330

95分享

619收藏

出发时间/2016-01-01出行天数/365天人物/一个人人均费用/100000RMB

阿尼玛卿雪山

宁金抗沙峰

宁金抗沙峰

宁金抗沙峰

宁金抗沙峰

宁金抗沙峰

宁金抗沙峰

又一年过去了,除了攀登,好像没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_╰)╭

宁金抗沙峰

今年完成了三个国内第一:

第一个单人冬季Solo宁金抗沙峰(7206米),登顶;

第一个Freesolo+非常规攀登阿尼玛卿(6282米,早上7点C1跨营地攀登,14h),登顶;

第一个Onepush+freesolo攀登雪宝顶(3350米-5588米-3350米,18.5h),登顶。

在这两年内,总共登顶了十六座雪山:

哈巴雪山几十次攀登;半脊峰、四姑娘山三二大峰连续攀登;Solo那玛峰、年保玉则、岗什卡及卫峰、玉珠峰及卫峰一个月连续攀登;骆驼峰;雪宝顶、雀儿山、阿尼玛卿一个月连续攀登;冬季宁金抗沙峰。

先来看这个短片:单人冬季宁金抗沙峰7206米攀登纪实。

感受宁金抗沙7000米吹来的风~~~

Freesolo单人攀登

攀登包括solo攀登都不是特意为之,而是顺其自然。嗯,这座山很不错,没有特别的难度和危险,我个人已经“达到了攀登条件,做好了充分准备”,那就去攀登。

关于安全和solo的安全,我只做“我认为的安全攀登”。在山峰选择上,都在我的边界和极限,然后我的边界一定比他人外延,并且在每次的攀登后,我继续突破和扩展了这个边界圈。如果说危险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和数值,每个人对于危险的承受能力则是不同的,我相对地能承受更大的风险底线。

宁金抗沙峰

一个人攀登,需要多项技能,变成自拍狂人

关于搭档

随缘,至少要攀登七座雪山以上吧,这也是我认为的攀登宁金抗沙峰一个必要条件。你需要很多的经验,从而有足够的应变能力或者“第一感觉”来应付可能出现的情况——并不一定会出现的特殊情况。体能、攀冰、攀岩是登山的基础,而我自己则是意愿性地在攀登中学习攀登——逐渐积累实际经验。开始的时候,哈巴雪山、半脊峰、四姑娘山三二大峰,我都是请过向导,交过学费的;然后到现在为止,我已经在哈巴雪山待了近两年,身体的高原适应性要比一般人好得多;在攀登之余,自己也需要不断地学习、思考和沉淀。通过自己和接待的队员,我一直尝试把攀登的经验应用到队员身上,根据每个人的体能、特点还有天气、实际情况制定最适宜的行程,这个具有挑战的试验和遇到的人,对于我来说,可能是现在最有意思的事情。

阿尼玛卿雪山

说回今年的攀登,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1.雀儿山

想了两年的山,15年没去成,过了一年我觉得真正准备好了。因为攀登跟心理有落差,所以我没有怎么提到,也没有写帖子。13个人大队伍的自主攀登,肯定会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跟简洁快速高效的阿式攀登理念不合,攀登过程缓慢拖沓,对我来说就会消耗更多;最后队友出现不会技术操作,给我感触很深,我思考着什么样的攀登才算是合格的攀登?我是一个合格的攀登者么?

从风景和攀登体验上,雀儿山是一座很值得前往的雪山。冰原宽广,白色世界,可以欣赏到各种地形。冰裂缝、冰墙、冰壁,大美景致下更吸引人的是雪山独有的自由和放空感,还有与自我性格的抗争、矛盾、接纳。一起攀登的同伴,成了性命与共的兄弟,同频率的行走奏成了最好的记忆音符,汇入“人生攀登”的大篇章之中。

雀儿山的攀登费用往后只会上涨,在这样一座“商业组织”的山峰,出现许多利益冲突,所以能尽快攀登,完成一桩心愿也是好的,毕竟再也不会有第二座雪山,跟哈巴雪山一样,能让我攀登五十次的了。

2.雪宝顶

15年冬天的攀登没有登顶,但获取了许多的路线情况,同时也攀登到过5000米海拔,有了实际的山峰认知。出发前考虑时,体能上应该问题不大,要进行一次Onepush攀登,比较担忧的是天气,但也比多天的攀登要好些,只需要顶峰前后几个小时的好天气就足够了。错过前两天的好天气,天气预报是小雨,一直到5200米骆驼背才确定了会是个晴天。

雪宝顶冬季攀登

麻风村到顶峰,漫长的攀登路,背着攀登靴增添了不少累赘,这个季节一双轻型的鞋子会更适合。海拔3350米到5588米,2200米的上升,11个小时的无声行走,从天黑一直到天明。清晨时山谷升起了雾气,远处独见一点灯光——一个人的攀登,如斯寂寞。也似有一盏灯,照亮着我人生前方的一点点路。暴虐的攀登,把自己推向极限,下山时有一种神思分离的错觉,脑子里只有“绝对不能出错”的信念,脚下是遥远的回村子回成都的路。

半路偶遇去另一个方向转神湖的当地藏人,席地而坐,享受阳光,可惜我实在已经走不动了,不然跟他们一起去多有意思啊:山神接纳了我,让我得以登顶山巅一览美景并平安下撤,我应该跟着藏族同胞一起去朝圣感念。他们慷慨地送给我一瓶饮料,疲劳的我立马一倾而尽,或许对于我来说——登山才是我的朝圣方式。

3.阿尼玛卿

有了前面两座雪山的攀登,我对阿尼玛卿还是比较有信心的。连续攀登的好处是,高原适应性极好,只需要将注意力放在攀登细节和天气上。但天气预报的情况并不理想,出发是肯定的,实在不行就以尝试攀登为准。

第一个难关竟然是,我找不到进山的路,沿着在修的高速路,是可以更快地到达阿尼玛卿山麓,可是如果没有准确的路线,会白白消耗体力和时间。我选择了稳妥的方案,先住下来再说。藏族小朋友普旺成里随手一指,进山的山沟就在我家那边,再问详细,觉得不对。靠自己亲自去山坡和山谷勘探,我大致能估摸出方向了,只是没有一个人能确认,也不知道有没有一辆车能送我。

如果把登山活动作为旅行的一种,你该知道会有故事和奇遇发生。善良的藏族少年豪气地收留了我,住家却可以大胆要个高价;担心走错路或者要多走几公里,一辆自驾车直接把我送到进山口。如果我的攀登看起来太幸运,那真是由许许多多的小确幸累积起来的——我心存感恩,但不相信有长期幸运这种事情:

早上六点五十从C1出发,登顶后返回;5800米处100米的冰壁,一天攀登上和下;遭遇雷暴风雪,天黑回到营地;45斤重装攀登,1000米海拔上升,第一次宿营在5850米云海之上的地方,这当然都不能以幸运来概括。

过程是辛苦的,为此的训练和积累也不轻松。付出才有收获,第一个阿尼玛卿的Soloer,他看到了心心念念的冰壁,小心翼翼跨过裂缝后,在顶峰前都要怀疑自己的眼睛了,阳光雪地明亮得晃眼,最后远处的山峰和天空的界线,才让他确定,阿尼玛卿的顶峰宽阔平缓,山下孕育的这片土地是黄河源地,作为四大神山之一,自有其神性。几个月后,阿尼玛卿雪山又发生了一次大型雪崩和冰川崩塌,是不是这两年攀登者太多,神山给了示意?

4.宁金抗沙

第一次攀登,12月12-14号在C1住了三个晚上,因为碎石坡不好走,八个小时才完成这个1000米海拔提升,另外也头疼再加上天气不好。即使如此,到达C2后,并没有适应得很好。16号尝试攀登到6750米,又睡了一晚上雪洞就下撤了。第一次到达这样的海拔,可是身体却无能为力。

在拉萨修整了十天,开始并没有打算继续尝试。虚弱状态下,一直在思考的是“我究竟可不可以?”在闲逛中等来了第二个天气预报的窗口,而且这个窗口期看起来非常不错,大风云雪之后,几乎可以肯定会有一个稳定期,只是长短不定,还有我能不能准确地把握住这个窗口。

夜叉神住在高贵的雪山,美景与狰狞同在

一样是在出发前一晚才准备好所有的东西,最重要的是心理这一关,我仍然没有信心。往上的攀登竟然没有比前次快速,一样的速度,这又是“异常情况”:第二次攀登身体应该已经对路线有了适应、速度会更快才对。从C1出发到C2,轻微的头疼在攀登过程中自动化解,这是让人欣喜的。虽然在速度上还是很慢,但其它方面看起来比较顺利:天气不错,风力不大,心态上也平和地接纳了自我。

雪洞裂缝,顶峰抗战,新毁灭新开始

几个画面在日后会串起这次攀登:在c1露营时大风吹断了风绳,悬崖边上的帐篷被吹起移动;近在眼前的雪山,雪云在顶峰处腾起,我无力地仰望着;雪洞里,凌晨的极寒使我想念着温暖的衣物;通往顶峰的雪坡上,一个人曾满怀憧憬地向上攀登;三角岩冰壁,逆着上吹的雪风,专注地倒攀而下的身影;奔跑下山的碎石坡上,我忘了还有一种冻伤的风险。

登顶,登顶更像是一个象征行为,风云突变,极寒和辽旷,兴奋、激动、担忧,自由、孤独、无我,这就是所能收获的感受,这就是成就感的一部分?大山有一个藏族名字:夜叉神住在高贵的雪山上,如果有人妄图轻亵,7000米的风定会在山上狂暴肆虐。

攀登不止

我觉得没有“纯粹的攀登”,理想、兴趣、信心、希望、成就、荣耀、功利、金钱、利益,都是个人“追求”的一种。如果说,理想和兴趣就是“纯粹”,那也只不过代表个人追求之一,是否可以站在理想和情怀的“高度上”就去指责其它?这就跟商业队全盘指责自主攀登、自主攀登轻视商业攀登一样可笑。安全第一,以自己的方式,收获自己的体验和快乐,这就足够了。

登顶是我的追求之一,“注重攀登体验,能不能登顶不是很重要”那不过是攀登归来后的谦虚之词。如果“我本可以”,为什么不尽力去尝试?如果可以达到更完满的攀登体验,为什么不实现它呢?如果登山已经成为工作,一个有追求的人肯定会想着把它推向臻善的呀?

这是一个追求尽善尽美和极致的人,与生活不完美缺憾的矛盾和执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