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香火最旺的寺庙之一,始建于清朝

  • 时间:

上海玉佛禅寺的“玉佛坐像”,是一尊名闻遐迩的玉石造像,它为清朝末期的慧根法师于1882年自缅甸请回国内,最初始奉祀于当时的“江弯寺”,直至1918年,玉佛禅寺落成之后,才被移至此寺奉安。

玉佛寺至今已走过100多个春秋岁月。据统计玉佛寺大雄宝殿的年客流量可达到200万人次,这也导致宝殿前方广场空间极为拥挤,加上玉佛寺香火旺盛,难免造成重大客流安全隐患,于是政府启动了保护性修缮工程,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将大雄宝殿平移30米。

中国建筑整体平移技术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虽然相比西方晚了近半个世纪,但发展速度与平移技术迅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据统计,海外截至目前完成建筑平移数量为30余座,而中国已经达到136座,是全球的4倍。

这其中就包括将3.6万吨的火车站旋转90度,这一项目也创造了世界纪录,但火车站毕竟为现代化建筑,坚固度肯定要比玉佛寺大雄宝殿这样的百年木质结构古建筑高得多,相比之下,玉佛寺大雄宝殿平移工程,难度系数堪称世界之最。

上海玉佛寺大雄宝殿重重约2000吨左右,基础结构早已老化,一旦在移位过程中稍有闪失,就有可能对建筑造成结构性损伤,从而造成彻底倒塌,而且宝殿内还有着许多佛像等珍贵文物,一旦出现意外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014年,经过3个月准备工作,宝殿平移工作正式开启,使用46台千斤顶交替顶升,第一天平移距离仅为2米,经过7天2夜连续施工,大雄宝殿顺利平移至指定位置,同时将其整体顶升4.05米,整个大殿及殿内文物毫发无损。

上海玉佛寺大雄宝殿平移工程,堪称世界工程奇迹,甚而有许多老外惊呼:太不可思议。玉佛寺大雄宝殿平移工程顺利完成,有效解决了玉佛寺公共空间狭小、规避了消防安全隐患,为上海市民及游客祈福游览创造了舒适的环境,也对玉佛寺文物保护起到了加强作用,堪称壮举。

在保护性修缮工程结束以后,玉佛寺形成完整的木结构江南寺院格局,东侧有地藏殿、文殊殿、小卧佛殿,西侧有卧佛殿、普贤殿、济公殿和阿弥陀佛殿,整座寺院焕然一新,有朝一日,您会去玉佛寺游览一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