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泡成都老茶馆

  • 时间:

  [川行记:穿过杜甫草堂的婆娑竹影,去泡成都老茶馆]

  在与大雨相约,去成都人民公园的鹤鸣茶社喝茶之前,我先去了趟杜甫草堂

  明知所谓草堂,一个面目皆非的遗址景点而已。但还是惦记这处“诗圣”自公元759年冬,客居了四年的故居。一千多年来,草堂翻修复翻修,面积越弄越大,门票越来越贵,简直就是一处财主的庞大宅院,哪有半分“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的草屋模样?

  当年穷困潦倒的杜甫,料也想不到,身后竟然会有如此这般的殊荣。

  杜甫草堂门口的百花潭,“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也称浣花溪,碧波杨柳,迎春花、木兰花开的正烂漫。古时成都人取此溪水灈涤蜀锦,锦色格外鲜艳明亮。唐代长安才女薛涛也曾流落成都浣花溪,以“浣花溪的水、木芙蓉的皮、芙蓉花的汁”制成十色的“薛涛笺”,传为佳话。虽然同处唐代,只可惜两位诗人相隔二十几年,薛涛公元785年沦为成都乐籍(乐伎)时,杜甫已先于公元763年离开成都,再次迁徙往荆、湘等地,未曾有所交集。

  杜甫草堂内竹影婆娑,斑驳摇曳,行几步小桥流水,乃清幽所在,奈何游人往来不绝。“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据传当年杜工部曾在桥头吟诗,未成,适桥下蛙声鸹噪,扰人心烦,遂伸手用朱笔在蛙头上一点,于是,至今草堂内青蛙额头都有一点红痣。小桥后,过柴门,为工部祠,内陈历朝古物若干,有明清遗存杜甫石刻造像两方,其中清代石刻又将黄庭坚、陆游造像并列,并历代诗书画名家作品。杜诗人生前孤贫寂寞,身后被安排与二诗人画像相陪,也算一种安慰。

  草堂周边,有几家茶馆,草堂东北面,新挖掘出一方唐代故城遗址,废墟瓦砾,古井墙垣,对此,同行朋友坚持不可信,认为历经千年,天翻地覆催枯拉朽之后岂有完卵,必是个假遗址。


转载自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