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大峡谷景区

  • 时间:

恩施大峡谷旅游景区位于湖北省恩施市屯堡乡和板桥镇境内,地处湘、渝、鄂三省交界处,是清江流域最美丽的一段。

恩施大峡谷已开放七星寨和云龙地缝两大核心景区,总面积35.2平方公里,天坑、地缝、绝壁、峰丛、岩柱群、溶洞、暗河等地质景观一应俱全。

恩施大峡谷景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拥有众多世界级旅游资源 。

2015年12月,恩施大峡谷入选长江三峡30个最佳旅游新景观之一。

主要景点

一炷香

一炷香是地球上稀有的单体三叠系灰岩柱,高度为150米,柱体底部直径6米,最小直径只有4米,此地的岩石的抗压强度是800千克每立方厘米,风吹他不倒,雨打他不动,傲立群峰之中千万年,守护着这片神秘的土地,实属罕有。

他近观犹如男根,展示着他威武的雄姿,俨然成了大峡谷中的镇谷之宝。

相传,这根石柱是天神送给当地百姓的一根难香,如遇灾难将他点燃,天神看到寥寥青烟,就会下凡来救苦救难,所以当地百姓称它为"难香",这难香又长又细,晴空万里时,一朵白云叠在峰顶,远远看去就像天上的香火,宛若仙境;阴雨天气时,升起的一层薄雾,就像一缕青纱,将它打扮得若隐若现,妩媚动人。

从地质学上讲,由于长江水系、清江水系长期交错的影响,不断地侵蚀,不断地冲刷,才形成如今陡峭的石柱,由于保存极度困难,所以地球上类似细长的石柱并不多见,而最长最大的莫过于此。

七星寨绝壁

七星寨绝壁为三叠系灰岩中发育的巨型柱状岩体群,兀然直立于陡坡上,高耸林、,极为壮观。它不同于峰林及石林,而是一种柱状山体,故称"岩柱林"。

正对的"岩柱"实际上是巨型岩柱块,长800米、宽150米、柱高近200米,顶部是两头高、中间低的弧形平面,这是因为顶面中央有个汇水小水塘、形成了表层洼地。

19世纪40年代民国抓壮丁时期曾有十几个小伙子在其顶躲藏十余天,峰顶还能找到当年他们生活的炊具。

绝壁栈道

绝壁栈道是恩施大峡谷七星寨景区著名的景点之一,因其险、绝,更因是观景的绝佳选择而深受广大游客喜爱。绝壁栈道始建于2006年8月,历时1年零8个月建成,栈道位于山体东侧的直立悬崖绝壁山腰,海拔约1700余米,与绝壁融为一体。

双子塔

三叠系灰岩经风化剥蚀、溶蚀形成的如芦笙状的对称两柱状山体,互不相连,彼此对峙凝望。

这是因为岩石本身性质相同、构造裂隙较规则,在大雨沿直立裂隙直接冲刷下形成。但两山体对称,外形几乎相同,自然界比较罕见。

小楼门峰丛

大峡谷地区处大地构造单元为扬子江准地台(I级)上扬子台中八面山台褶带(Ⅱ级的利川台褶束(Ⅲ级),南东为恩施台褶束。

研究区位于鱼皮泽复背斜中的沐抚背斜核部地区,北西侧为前山向斜,东南侧为团堡向斜。主要构造线方向为北40°-60°东。

沐抚背斜为一不对称宽缓背斜,轴部地层倾角10°-15°,局部地带近似水平,翼部岩层稍陡30°-50°。

区域性地质构造因素使岩层产生两组十分发育的直立节理,岩层中近南北和东西向两组节理纵横交错,构成网格状相互交叉。

开阔的背斜核部地段,使三迭系嘉陵江组的岩层变得平缓,有利于岩柱的形成和保存。

反复的地壳运动使背斜核部的上的构造裂隙系统得以继承和改造发展,裂隙不断地加深加长,开放度逐渐增大,为地表水的入渗、地下水的运移、贮存等提供了有利的空间条件,有利于地表和地下侵蚀、溶蚀作用的进行。

地表及地下水沿着这些垂直节理,切割岩壁,使这些垂直节理逐步增大,在岩壁上形成了宽大的溶槽,有些溶槽由岩壁顶端直通底部。

随着地壳的逐步隆升,下切作用加剧,使得岩柱体逐步与岩壁分离,最终在岩壁附近形成岩柱群。

三叠系灰岩经风化、溶蚀、崩塌形成洼地峰林地貌,由几根单体岩柱及孤峰组成,高低不同、错落有致,壮观、雄伟、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