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于都县城有个古村落,土壤富硒,游客争相

  • 时间:

  在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距离县城约6公里的地方有个村子叫潭头村。

  这潭头村与别的村子有所不同,最大的区别是这里的土壤富硒。富硒土壤有什么好?简单来说,就是你在富硒的土地上种了梨,那这富硒梨便比别的土地生长的梨要甜,而且削皮后久久不变色。你若是种了丝瓜,那丝瓜吃起来的味道就像水果。

  这潭头村的富硒土壤被充分利用,种植了富硒西瓜、富硒葡萄、富硒水果和富硒蔬菜,以及富硒大米等等。因为距离县城位置近,人们有空就来这潭头村新农村逛逛、玩玩,顺便再吃上一顿富硒宴,走的时候再买点蔬菜、水果、大米什么的。

  南朝时期,潭头村是于都县政府的所在地,前后曾设县治约64年。明朝时期,潭头村始祖来此建村,村内有两座祠堂,一座孙、刘两姓共用,距今天约有500多年历史。一座为刘氏祠堂,距今约有300多年历史。

  这也是我第一次见到两姓共用的祠堂,足以见证村民之间的和谐友爱。有一年天气干旱,庄稼再不浇水将会影响一年的收成。别的村子常常因为争水而吵得不可开交,唯潭头村例外。刘、孙两姓互帮互助,赢得了口碑。因此,连祠堂也共用。祠堂前面的空地,还起了个名副其实的名字:同心广场。

  1930年,潭头村还成立了东区苏维埃政府,当年,毛泽东等人便是从瑞金出发,经过潭头村到达于都县城的。这是一个有红色基因的村子。

  潭头村虽然建村于明朝,实际上早在西汉时期此在就已经有了中原文明,因此,村子的墙头上骄傲地标注着:西汉古村潭头村。

  我们来这里旅游准备吃顿富硒宴的时候,祠堂里早已坐满了人,全都是来此品尝富硒宴的游客。

  据说,村子用祠堂来宴请游客,赚取的钱给村民分红,生意一直很红火。

  我们9个人点了10道菜,推荐小炒鱼、鱼丸、青菜等等,这些都是于都本地的特色菜。不过,在正式上菜之前,上了一盘很有意思的点心。

  赣州人喜欢在饭前给客人上点心,这点心一般有三种:烧卷子、云片和牙角酥。

  烧卷子最好吃,脆脆的,咸咸的,还稍带点辣味。据说,原材料主要由豆腐渣、辣椒和米粉组成。

  云片有些像薯片,只是上面多了些云朵般的花纹。

  牙角酥有些像湖北的油炸麻叶。总之,都是又酥脆又好吃的食品。

  于都人的口味普遍偏咸,还喜欢制作腊味,因此,富硒宴上必有腊味。

  我们吃完了富硒宴在村子闲逛的时候,还能看到村里到处挂着腊肠以及腊味。这是一个非常富有人间烟火气的村子。

  村里甚至还有一间麻饼手工坊,据说是当地的特色美食,也有相当长的历史了。游客也可以在里面品尝,喜欢的话还可以买一些带回家。

  潭头村甚至还建有一座硒博馆,可惜,我们来的时间段不对,博物馆没开门,也算是此行的唯一遗憾。

  不过,在这样一座历史丰富、村民可亲的村子里吃过富硒宴,也是此行最大的收获了。此生无憾。

  旅游贴士:

  潭头村地址: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

  门票: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