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和欣赏贺兰山岩画的绝佳地方

  • 时间:

  贺兰山被大家所熟知,大概率是源自岳飞那首《满江红》中悲壮的一句:“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贺兰山横亘于宁夏和内蒙的交界处,自古以来都是边塞的代名词,游牧民族一次次在这里与汉族冲突、融合,匈奴、鲜卑、突厥、党项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民族,都在这一片土地上留下了历史的足迹。

  其实,这片苍茫大地上的文明,比我们想象中的早得多,早在远古时期,生活在这里的人类,就在南北长200多公里的贺兰山腹地刻下了20多处数千幅岩画,记录着他们当时的生活、战争、宗教与祭祀等等。

  来到宁夏银川,很有必要去贺兰山追寻一下远古的印迹,但岩画分布范围广,也不容易找到,好在如今有一处开放景点叫做“贺兰口岩画风景名胜区”,门票60元,是了解和欣赏贺兰山岩画的绝佳地方。

  前往贺兰口岩画的公路平整而宽阔,当年岳飞誓言“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如今,我们可以不费吹灰之力“驾小车,踏破贺兰山缺”。

  贺兰山岩画分布范围很广,在宁夏贺兰山东麓三市九县(区)有27处,其中银川市境内的贺兰山东麓就有12个岩画点,从北到南计有大西峰沟、小西峰沟、白虎沟、插旗口、贺兰口、苏峪口、回回沟、拜寺口、水吉口、滚钟口、红旗沟、柳渠口。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贺兰口岩画风景名胜区。

  对于看惯了南方青山绿水的朋友来说,西北这种荒凉的地貌,有着一种独特的苍茫与壮美。

  提起贺兰山,古诗词中多是关于战争的词句,自古以来,这里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今天这片平静的土地上,在历史的长河中,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次的金戈铁马。

  两山交界处为山口,绵延220多公里的贺兰山有大大小小上百个山口,而贺兰口是其中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的之一。

  沿着景区道路,走到一片河滩,岩画便分布于贺兰山口沟谷两岸的断崖石壁上。

  贺兰口是贺兰山岩画最为集中的一处,以沟口北崖向阳的岩画数量居多,岩画的保存情况也不一样,位于沟崖北侧的岩画保存明显好于南崖的崖面。

  贺兰口的岩画内容绝大多数是人面像,这些人像看起来十分幼稚,犹如小孩的涂鸦,除了人像之外,还有马、羊、虎等动物,总之都是与当时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

  这副看起来像一只乌龟或者甲虫的刻像,其实也是一幅人像,贺兰口很可能是远古人类的祭祀之地,所以这样的刻像或许是他们心目中的神灵和祖先。

  贺兰山中这些远古图腾虽然被称作“岩画”,其实确切地说是岩刻。

  我们的祖先留下过很多刻画像,像云南、广西等地的岩画,是用颜料画的,而且多用红色颜料,而我国北方的岩画则多半是岩刻。贺兰山的众多的岩画中,只有白芨沟的是用颜料作画,其他的都属于岩刻。

  贺兰口的岩画离地面近,历朝历代都留下了不同的时代印迹,像这幅岩画旁,就有一位西夏人刻下的文字,翻译过来是“能昌盛正法”,不好意思,还是不知道啥意思。

  除了人像,还有各种生活场景,例如这幅,就是一个人骑马的图画。

  而这幅则是交媾图,算是古人生殖崇拜的一种方式,当然也是日常生活的场景再现。

  除了人、马、牛、羊这些常见的动物外,石头上还有一只猴头,感觉像是被压在五指山下500年的那只猴子。

  而这幅两条小辫的人像犹如刚刚刻画上去,历经了数千年的风吹雨打,依然如今清晰,十分难得。

  顺便看看周边的地貌,这就是贺兰口河谷的地貌,两侧是高耸的山石,植被稀疏,中间是干涸的河道,现在没水,但不代表雨季不会爆发山洪。

  看了这么多,千万别错过贺兰山岩画的代表作,就是这幅双目圆睁,睫毛长长,头顶散发着光芒的“太阳神”。据考证,这幅太阳神岩画大约凿刻于新石器时代。当然,也有人认为这是一只熊的图案。

  不管是什么,这幅岩画被称为贺兰山的镇山之作,是贺兰山中已发现的数千幅岩画中的代表作,刻在距地面20余米处的石壁上, 面朝东方,对着太阳升起的方向。

  除此以外,岩壁上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岩画,例如这幅,不仅有一幅貌似没有完工的人像,还有两只手印。

  而这处现代人称为“双羊出圈图”的岩画,两只山羊正从羊圈中缓缓走出来,据说这也是贺兰山数千幅岩画中唯一有人工建筑的。

  贺兰山岩画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贺兰山也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看似荒凉的山脊上,其实还有不少岩羊,在这里偶遇岩羊的几率还是很高的。

  当我们偶遇这两只岩羊时,“双羊出圈”的画面,仿佛从远古走进了现实。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贺兰山中数十处数千幅的岩画记录了远古人类放牧、狩猎、祭祀、争战、娱舞等生活场景,以及羊、牛、马、驼、虎、豹等多种动物图案和抽象符号,揭示了原始氏族部落自然崇拜、生殖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的文化内涵。

  全世界各地都有远古岩画,内容丰富,形态各异,大多数记录当时人类的生活状态,表达当时人类的精神崇拜,贺兰山的岩画内容多样,更以近千幅人面岩画的数量成为世界上人面像最集中、图形最丰富的地区。为什么会这么多人像,没有答案,也许只是一代代的模仿,也许是某种图腾或者祭祀的需要,看似幼稚、怪异、天马行空的岩画,留给了后人无穷的想象。